躲过预付卡的陷阱
“您办张卡么?充1000打8折。”这样的套路,相信每一个消费者都曾遇到,无论是理发店,还是游乐场,预付卡总是商家招揽客户的利器。
钱花不完挺难受,商家跑路更心烦,伴随预付卡机制而来的隐患也显而易见,我们该如何保证预付机制不成为骗钱套路?
前脚充值后脚跑路 充值尴尬又重演
“001147”,盯着手中蓝色卡片角上的号码,刘毅无奈地笑了笑。
这是他半年前办的洗衣会员卡,充1000打8折的优惠政策,被写在一张胶纸上,贴在卡的背面。只不过,这已经是一张废卡——就在春节后,刘毅发现,楼下的洗衣店已经“跑路”了。
“犹豫了大半年才办卡,结果不到半年就摊上这么档子事……”刘毅家的楼下,曾有两家洗衣店,相距不远,价格差距也不大。刘毅也曾多次比较,在“水平都差不多”的前提下,他最终选择了店面更大的一家。他还记得一进店门,就能看见高悬于前台一旁墙上的折扣政策,充值500打9折,充值1000打8折,最高一次可充值3000。
“我还是有防备心的,否则就充3000了不是。”2017年底,刘毅曾嗅到一丝不祥的味道,在一次送洗衣服的过程中,他发现店中原有的洗衣设备被拆除,而店主给出的解释,是准备更换新的设备:“我的衣服很快洗好了,我就没有多想。”
直到春节过后,刘毅发现洗衣店内部已经全部拆除,他才意识到出了问题,房屋的所有者告诉刘毅,洗衣店的租约已经到期且没有续约。现在,刘毅手中只剩一张没用的会员卡和一个打不通的电话号码,“感觉没有什么办法,所幸卡里的钱不多了。”
如刘毅般前脚充值后脚遭跑路的故事,早就不是新鲜事。小到洗衣店、理发馆,大到旅行社、培训机构、健身房,消费者充值后遭遇“跑路”的新闻可谓不绝于耳。如果以“充值后跑路”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仅2018年后,就可搜到培训机构、健身房、旅行社等多类机构跑路的消息。
交钱容易退钱难 打折馅饼不好咽
即便自己充值的机构没有跑路,孙妍的“退卡路”走得也并不舒心。
2017年11月底,她在京城一家儿童培训机构为孩子办了2万元的课程卡,“办卡的第二天,我觉得买的课时太多了,想退掉再考虑一下。”
孙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与她接触的“课程顾问”,与预想的不同,对方很快就答应了孙妍的退卡需求:“当时我还挺高兴的,赶紧把充卡时送的小礼品原封不动地送回来了。”
让孙妍没想到的是,退款要求答应得虽快,但这2万元,至今自己也没有拿到。
“课程顾问最早给我的理由是想年底冲业绩,问我能不能拖后一点儿退。”孙妍考虑到退费自己也有责任,就同意了对方的要求。然而过了一个月后,对方的理由换成了春节将近,财务已经“封账”。这一等,又是大半个月,春节一过,孙妍主动找到了顾问,而这次的理由变成了需要提交报告,还得再等一个月:“也就是说最快3月底才能退。”
而在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1月发布的《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与孙妍、刘毅类似的经历,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分析报告中指出,预付式消费已成维权重灾区,经营者卷款跑路等违法行为有蔓延之势。
据分析报告内容,预付卡消费已遍及娱乐健身、美容美发、餐饮住宿、教育培训、修理服务等服务行业,众多消费者投诉反映“办卡容易退卡难”。相关投诉最集中的问题,则有虚假宣传误导、手续不规范、霸王条款限制权利、擅自终止服务等多种类型。
“现在想想看,当时合同里确实没约定如果退款,多长时间该到账,想维权都很难。”孙妍表示,对方是知名教育机构,跑路的可能性很小,但退款拖延时间过久,消费者仍没有可行的维权方式:“除了微信催,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
商家不知管理办法 预付管理仍存漏洞
事实上,预付卡应该如何规范管理,并非没有规章制度可遵循。
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便公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中,对于预付卡的备案、发行、资金管理等方面均有相应规定。
如《办法》第三章第十四条中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公示或向购卡人提供单用途卡章程,并应购卡人要求签订购卡协议。而章程和购卡协议应包括退卡方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纠纷处理原则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然而该《办法》试行多年后,仍有为数不少的商家,并不清楚预付模式“有人管”。
“我们有财务软件可以管理会员,但管理办法没听说过。”陈先生经营着一家理发馆,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地处居民区,经营也算平稳。来他家的消费者多是熟客,大多也办了“会员卡”。最初,陈先生将会员的充值信息记在纸上,弄成了一本本资料夹,最近两年,理发馆也用上了“电子化办公”,所有会员数据都放到了电脑中。不过,陈先生也承认,办卡的消费者不少,但从没有签订过什么合同:“就是往卡里充值,充得多折扣大。”
陈先生表示,对于店家而言,预付卡能够迅速回笼资金,有利于企业很快站稳脚跟。因此直接把企业跑路等违规行为与预付卡挂钩,自己不能理解:“我们这都有营业执照的,跑路也能查。”与此同时,陈先生坦言,《办法》中对预付资金虽有管理要求,但实际执行难度很大:“说预付卡不允许投资买股票,这怎么去查我遵守不遵守呢?说到底还是靠自律。”
观点
预付毁掉商家自信 拼折扣不如拼服务
“预付卡模式是非常时期的产物,发展到如今到了该反思的时候。”在北京市美容美发化妆品商会会长吴茜看来,预付模式导致的消费问题愈演愈烈,其根源在于预付模式本身存在弊端。
“从服务性质来说,我们很多行业采用预付模式没有道理。”吴茜表示,对于没有体现持续连续性效果的服务,店家出售充值、预付卡并无必要。
以美发美容为例,美容皮肤护理需要多次时间对皮肤进行调理而显现效果。而理发属于独立的服务行为,不存在连续性的效果,可以视为预付非必然的选项。回顾市场发展历史,预付模式的出现,只是商家打“价格战”的产物。
“如今预付卡已经变了味。企业看到消费者,只想着卖卡,顾客进门的关注点也是卡的折扣,忽略了对服务、技术的关注。”吴茜表示,企业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应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安全的产品,拥有符合其定价的服务技术;预付模式则是通过打折吸引消费者,“大家都卖预付,折扣也越比越大。为了维持高折扣,企业只能提高标价。”“本来50块理一个发,非要标价100,再预付打5折?”
“现在很多企业觉得,没有预付卡就没法生存。这说明预付卡已经摧毁了企业经营盈利的自信,他们只会拼高折扣及价格,而不把关注点放到拼质量拼服务方面。”在未来发展中,吴茜建议,在诸如美容美发等行业中,应逐渐回归到正确理性经营轨道上。倡导质量服务、精湛技术,科学正确的资金管理运用,逐渐取消预付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探索过渡办法。如由相关行业组织牵头,一些企业先行先试。通过这样的方法,用几年的时间逐步取消预付卡的形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