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赴海南,秋上云南,夏回宁夏,宁夏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像“候鸟”一样不知疲倦地在三省区奔波,开展农作物品种选育、繁殖、鉴定等工作,使我区小麦育种实现“一年三代”的新突破。
3月的宁夏春寒料峭,而此时的海南岛春光明媚。
在素有“种子硅谷”之称的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满眼是绿。站在半人高的小麦田里,宁夏农科院小麦专家魏亦勤说:“这块3亩试验田里有600多份育种材料,目前已到了灌浆前期,1个月后就能收割了。”
宁夏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刘炜告诉记者,“南繁”就是冬季利用海南温暖的气候条件加种一季作物,一年内南方、北方交替种植,以此加快品种培育速度。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南繁”时节,科研人员便奔赴海南,开展农作物品种选育、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工作。
“阳光越强,对农作物授粉越有利。南繁就是要追着太阳育种,越是光温条件充足时,越要到田里干活,抓紧时间育种,才能早出良种。”魏亦勤说,通过海南和云南元谋两地南繁,我区小麦育种实现了“一年三代”的新突破。
新品种的选育往往需要8-10代,在北方受光热资源条件的限制,一年种一季,选育一个品种往往需要8-10年。如今,他们每年4月在宁夏春播,7月收割;9月拿着筛选出的良种到云南元谋播种,12月底收割;次年1月再带着选出的良种赶往海南,4月初收割后返回宁夏。
“俗话说‘十年磨一种’,培育一个新品种从杂交到审定,最少需要10-12年,如今通过南繁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品种推进。”魏亦勤说,在加快育种进程的同时,还有利于种子纯度鉴定和品种(品系)扩繁,通过两地种植提高了作物的广适性、丰产性和抗病性,实现了农业绿色、高效、质量的目标。
宁夏农作物南繁育种基地自2014年建成以来,已有19个育种单位和课题组进驻,每年40余名科研人员在此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向日葵、蔬菜、西甜瓜的南繁育种工作。
冬赴海南,秋上云南,夏回宁夏,年复一年,宁夏农科院的育种“候鸟”们目前已加代稳定水稻高代育种材料18000余份,审定新品种7个;加代玉米自交系6000余份,选育玉米新品系3个;加代西甜瓜育种材料220份,通过国家鉴定甜瓜品种1个;加代向日葵育种材料500余份,选育出向日葵新品种2个。(记者 张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