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和地方成去杠杆重点
居民部门杠杆率攀升,短期消费贷风险凸显
2017年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杠杆率增速大幅回落,特别是金融加速去杠杆。不过,国企债务占比依旧保持在高位,地方违规担保和变相举债时有发生,以政府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等形式存在的变种融资方式仍然存在。
为此,政府已经连续出台系列政策加以防范。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3月29日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度)发布会上获悉的。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去杠杆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其中,国企去杠杆是重中之重;在应对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方面,要着力打破刚兑、破除隐性债务,形成长效机制。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金融去杠杆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7年中国去杠杆与防范化解风险初见成效。当天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尽管2015年底中央提出去杠杆的目标,但真正取得成效的是2017年,即实现了总体稳杠杆、局部去杠杆。
数据显示,相比2008年以来杠杆率的快速提升,当前的杠杆率增速大幅下降。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由2016年的158.2%回落到156.9%,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金融部门加速去杠杆成为局部去杠杆的突出亮点。2017年,金融部门杠杆率分别回落8.4个百分点(资产方)和4.8个百分点(负债方)。
“从1993年到2016年,金融部门杠杆率一路攀升,但从2017年开始,金融去杠杆迈出实质性步伐,可以说是加速去杠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晶分析称,金融部门去杠杆主要体现在银行总资产增速大幅放缓和同业资产占比逐渐下降上。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在张晓晶看来,“随着金融监管的继续推进,金融部门去杠杆率将有望进一步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下一步金融去杠杆的根本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张晓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不良资产有多种方式,包括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以及资产证券化等。不过也要谨防在处理不良资产中出现“免费午餐”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途径,进行制度上的安排。此外还要允许一些金融机构破产。
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磊看来,金融部门去杠杆的关键在于缩表,未来去杠杆的方向是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占比要下降。
国企和地方政府成去杠杆重点
国企去杠杆仍面临挑战。报告指出,非金融企业部门去杠杆主要是由非国有企业实现的,国企杠杆率显著高于非金融企业的平均水平。
2017年,国企已经出现降杠杆苗头。数据显示,2017年国企资产负债率为65.7%,相比上一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相比上一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不过,张晓晶指出,“根据估算,国企债务占全部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的62%,相比2016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去杠杆仍是重中之重。”
标普董事总经理、首席评级官李国宜指出,近年来企业降杠杆意识非常强,目前看整体风险可控,但个别企业在转型中扩张较快,负债较多,要重视这种局部风险。
未来国企去杠杆主要发力点在哪里?张晓晶告诉记者,主要路径有三条,一是清理僵尸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二是通过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稳步推进债转股。三是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要减少隐性担保、刚性兑付,促使国企运行更加市场化。
与此同时,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仍值得警惕。报告指出,近两年融资平台债务增速已由20%以上的高增速回落至10%左右。但由于这些平台主要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公益性建设,财务状况并不理想,在平台与政府的现有关系框架下,可能还需要增加对平台企业的持续补贴。此外,融资担保债务虽然在引入市场化机制,但实践中违规担保和变相举债仍时有发生。
而以政府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等形式存在的“新马甲”成为地方隐性负债的主要形态。“这种变相融资模式的出现,导致地方政府筹资结构更趋复杂,方式也更加隐蔽,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增加,可能成为政府债务新的风险点。”张晓晶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副代表张龙梅指出,相比微观债务率来说,要警惕宏观债务率的上升。
居民部门适度加杠杆仍有空间
专家表示,2018年去杠杆的总体取向是总体稳杠杆。“只有总杠杆率稳了、宏观经济稳了,才有条件去实现局部的去杠杆。”张晓晶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居民部门加杠杆呈现加速态势。2017年,居民部门杠杆率为49%,同比去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2017年的总杠杆率上升主要是居民杠杆率攀升所致。”张晓晶说。
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攀升致风险凸显。2017年,居民短期消费贷增长过快,全年上涨了38%。专家分析称,这些贷款有相当大部分仍然是住房贷款的替代形式,短期消费贷成为变相抵押贷,加大了风险。“这部分贷款缺乏实物资产的抵押,银行面临的风险敞口更大,而一般寻求消费贷来降低首付比例的家庭,其金融资产规模也有限。一旦其收入流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违约风险。”张晓晶分析称。
不过,不少专家也表示,居民部门杠杆率不宜被放大。根据估算,居民每年债务负担(即年还本付息额)尚不到可支配收入的10%。由于居民债务的过快增长,居民每年的还本付息压力显著增大,但当前尚处于可控范围,尚具有一定的加杠杆空间。
李扬认为,“去杠杆是配合整个中国经济大转型的战略安排,不应就某一个方面进行过分解读。随着三大攻坚战顺利完成目标,中国经济会迎来更健康、更有质量、更平稳的增长。”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彭祥华:“半路出家”的“爆破王”
- 国家统计局:前两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16.1%
- 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 一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6.8%
- 车顶玩偶隐藏大风险 若引发事故保险理赔面临难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