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还可以发弹幕?!用弹幕向老师提问和吐槽?!课堂上还能抢红包?!上课老师所戴帽子一学期都不重样?!想上这门课要提前半小时占座?!不要惊讶,这就是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电路原理》课程的课堂真实现状。课程老师张英敏,就是那位川大学子喜爱了很多年的“帽子老师”。
《电路原理》的课堂上,大屏幕上正放着一张电路PPT。讲台上,张英敏老师正将电路知识娓娓道来;讲台下,同学们盯着手机神情严肃,大拇指在手机屏上快速地按动着。
此刻,他们正在做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没错,就是发!弹!幕!
不一会儿,大屏幕上就飘过了一串又一串的文字,有试题的答案,有同学的疑惑,还有各种吐槽和调侃:“老师,再说一下虚短和虚断吧”、“哦豁,刚交了就发现做错了”、“三巨头归位了”、“我不抢红包好多年”……同学们看着弹幕笑得前仰后合,严肃的课堂立刻变得轻松愉悦。
而此时,张英敏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的学生们快乐的样子,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哦,还有,她今天又戴了一顶和上次课不一样的帽子,据说,她在课堂上佩戴的帽子,一学期也不会重样。
张老师那令人快乐的“弹幕课堂”
张英敏副教授是我校电气信息学院的教学名师,曾荣获四川大学“五粮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十佳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教学奖”、两次“优秀教学奖”和五次“青年骨干教师奖”,也是学校省级精品资源课《电路原理》的负责人。
张英敏说,课堂是她在工作中最喜欢的部分。对于教学,张英敏的投入和成功从她所获奖项中便可见一斑,但她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在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再提升,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学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英敏在与“国内电路MOOC教学第一人”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的交流中了解到了“雨课堂”辅助教学方式。
“这种辅助教学方式只需要手机和微信就能完成与学生的实时互动,正好可以解决《电路原理》这门上百人的大课上的师生交流不足问题。”张英敏眼前一亮:“现在在网上看视频都有弹幕,有时候那些弹幕甚至比视频本身的内容还要有趣,雨课堂能让我在课堂上使用弹幕,学生会觉得上课也很新鲜有趣吧。”
她立即行动,将“雨课堂”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中,并不断将自己的课堂实践经验和改进意见反馈给雨课堂以完善其功能。
2016年5月9日,张英敏第一次在她的《电路原理》课堂上运用“雨课堂”,并在课堂上创新实现了与学生之间的“弹幕交流”。
“第一次使用雨课堂现场授课时,我打开了弹幕后好几分钟,才出现了第一条弹幕——有一位同学发了‘哈哈’两个字,当时学生们很惊讶,我说终于有人发现可以发弹(tan)幕了啊。之后几分钟内一百多条弹幕刷刷而过,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其中还有纠正我不是弹(tan)幕而是弹(dan)幕的,刷屏刷到整个PPT都看不见了,我甚至不得不先关闭了一会弹幕。”回想起最初在课堂上运用弹幕的情形,张英敏忍不住笑了起来。
“上课时间长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疲惫感,这时飘过一条弹幕,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张英敏老师认为,老师与学生进行弹幕互动,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放松,让课堂有张有弛,更有利于同学对知识的吸收。
后来,在张英敏的《电路原理》课堂上,如果学生没听懂她讲述的内容,还可以按手机界面上的“不懂”按钮;觉得这页有必要课下复习的,就按“收藏”按钮,此时,张英敏会立即得到学生的反馈,“如果一页PPT有超过10%的学生选择‘不懂’,我就会将这页的内容再讲一遍。”
张英敏也会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题,学生在手机上同步抢答,而前三名可获得一人0.5元的红包奖励。“重要的不是得到多少钱,而是抢到前三名,并让同学们都知道自己是前三名。”张英敏说,这种荣誉感带来的竞争意识,会让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以前,我上课只能听到坐在前排同学的反馈,现在,我可以通过互动了解到所有同学对课程的掌握状况。”张英敏说,这就是她引入引入“弹幕课堂”的初衷——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帮助他们学得更好。
“小朋友”超喜欢的“帽子老师”
张英敏的《电路原理》课在同学中极受欢迎。离上课还有15分钟时,教室中已是座无虚席,甚至有同学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只为占一个好位置。
有同学告诉大川,他们喜欢的不只是张老师的课,也同样喜爱耐心温柔的她。
“初见张老师,就被她惊艳到。”一位2017级的同学向记者描述起他眼中的张英敏老师——
“我脑子里的工科老师,应该是带着眼镜,十分严肃的那种。然而当我抬头,看到讲台中央一个无比温柔美丽的老师,内心不免欢喜。几节课下来,我不仅慢慢爱上电路原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这位讲课很棒又温柔耐心的老师,而且,她上课总是带着不重样的帽子,让人感觉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开学到现在总共上了五节课,我已经看到了五顶不同的帽子了,我打算继续统计下去……”
是的,由于张英敏喜欢根据穿着搭配不同的帽子,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帽子老师”。
问及为何会有如此多各式各样的帽子,张英敏回答说仅仅是个人喜好。但对于她的学生们而言,帽子已成为张老师的一大标识,他们用“帽子老师”这样亲切的昵称来表达他们对张老师的喜爱之情。
张英敏则用“小朋友”这样亲切的称谓来称呼她的学生们。
“一年年我都看着他们学习知识成长成人再远走高飞,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们一样。”张英敏说。
而“小朋友”也将张老师视为自己的知心姐姐。
有的同学难过时,会主动找张老师分享,她会耐心倾听并寻找一个最温柔的方式去化解他们心中的苦闷。“我很愿意跟同学们交流,包括课堂知识和一些人生经验。”张英敏说她在与同学交流时会很注意措辞,注意保持和促进同学的自尊心、自信心,鼓励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张英敏于1998年4月份就职川大,至今已是20年。
20年间,她教出的学生一批批走出校门,奔赴各地追寻他们的未来。“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变优秀,就是我最安慰的事。”张英敏说。
20年如一日,学生是她的“成就感”
对张英敏来说,教学就是她的心头爱。“从九八年留校到现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们学习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就很有满足感。”
在张英敏看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各一半,他希望成为一位好老师,无论是学识方面还是做人方面,能够使学生真正从她那里学到东西,给学生一些积极影响。
在如此理念的指引下,张英敏不断跟随时代步伐、适应学生需求,持续探索适合每个时代的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90年代的学生,到现在的00后学生,张英敏的教学方法改了又改,换了又换。
“如今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已经与过去用黑板授课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以后上课的方式会更加灵活多变。使用'雨课堂'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张英敏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离不开手机,在这方面堵不如疏,与其让孩子们偷着玩,不如利用手机教学让他们‘好好玩’。”
在张英敏任教的20年里,她用自己深厚的知识积淀,生动灵活的课堂讲解影响了众多的同学,让他们对电路产生浓厚兴趣,从而选择了新的道路改变了人生轨迹,其中有同学转到相关专业,毕业保送至清华大学继续深造;也有同学选择了留校任教、传承衣钵。
99级毕业生于同学就是深受张英敏感染一位,她在回忆自己敬爱的张老师时写道:“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讲透彻,是非常不易的。把枯燥的知识讲有趣、讲生动,更加不易。谢谢您,把我领进了电气专业知识的大门,是我求学任教的榜样!向您致敬!”
大川问张英敏:“您当老师的成就感来源于哪里呢?”张老师这样回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吧。”
(原题为:《川大“帽子老师”和她令人快乐的"弹幕课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