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福建连家船民搬迁上岸 渔村旧貌换新颜
2018年05月03日 14:2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吕巧琴 叶茂

  图为在建中的渔民安居工程。 郑月娥 摄

  中新网宁德5月3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是福建福安市连家船民早时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走进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村中房屋整齐、道路整洁,渔民广场鸟语花香,老人们围坐闲聊,孩子们玩耍嬉戏,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曾经的破旧渔村,已是旧貌换新颜。

  图为有关部门在下岐村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孙炳斌 摄

  从“海上漂”到“海角明珠”,连家船民演绎了一段“搬上岸、能致富”的故事。“我对全家人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现年46岁的下岐村村民江五全说。

  党员带头示范 渔民上岸安家

  下岐村辖2个渔民新村、6个渔民安置点,全村782户3571人。过去,渔民终生漂泊于水上,祖祖辈辈以讨小海为生,俗称“疍(dàn)民”,也就是连家船民。疍民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家里兄弟5个,18口人和所养鸡鸭分三层都挤在长9米、宽2米的船上。”江五全称,后来实在挤不下,家里再添置一条船,给大哥分家住,天气好时开船打鱼,在沿岸与村民交换粮食,生火煮饭、洗衣洗澡全在船上。

  图为渔民广场,道路整洁。 郑月娥 摄

  回忆起当初海上的漂泊生活,江五全仍记忆犹新,“船上生活最怕生病,船民有句俗话‘小病靠熬、大病看命’。”

  上世纪90年代,宁德启动“造福工程”,拉开了连家船民大规模搬迁上岸的序幕。随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政府免费提供土地,负责路、电、水、通信、广播电视信号等“五通”工作,船民上岸建房还有补助。

  为引导渔民有序搬迁,村党组织采取“党员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三带”作用,即带头主动搬迁上岸、带领挂钩户搬迁、带动观望等待群众搬迁,帮助困难群众度过“搬迁-上岸-定居-生活”适应期。

  江五全1997年在党员江成住的带动下上岸定居,在原村党支部书记江坤兴的帮助下,参加培训成为了一名船舶管道安装工,一年纯收入有6万多元人民币,2015年和哥哥合伙从事外海捕捞,2016年收入达到了9万多元。

  从以船为家、居无定所到拥有一套130平方米海景房,江五全一家的变化,是下岐村3571名连家船民上岸后幸福生活的缩影。江五全坦言,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建富民强村 渔民生活蒸蒸日上

  “搬得走、住得下”,还得“稳得住、富起来”。宁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村深入开展“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促进村财增收,带领村民致富,使渔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据介绍,随着环境的变化,可捕捞的鱼类越来越少。对此,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发展“名、特、优”新品种鱼类的网箱养殖;组建股份制远洋捕捞运输公司,组织村民从事外海捕捞和近海运输业;争取优惠政策,帮助60多户村民发展商贸、零售等第三产业。

  今年61岁的党员江成财,2000年在下岐村带领群众大规模养殖海蛏,让100多户连家船民摆脱了贫困,2008年又组织30多名连家船民,用养蛏赚到的2000多万元资金,合股成立晨辉工程队,走南闯北承包打桩工程,生意越来越红火。

  宁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村共培养了10名党员致富能手,帮助扶持23户贫困户、51户渔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带动182名村民实现就业,该村人均收入从1997年不足1000多元增长到2016年的19572元。

  村民的腰包鼓了,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又成为了村两委的心头大事。村党支部利用鱼塘资源,多方筹措资金200万元,发动群众对湾坞农场的450亩养殖塘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塘租由原来的700元/亩增加到了1500元/亩,村集体收益达到63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下岐村党支部又开始逐步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先后制定了困难党员、贫困群众、在读大学生家庭、高龄党员“四必访”等一系列关怀送温暖措施,使渔民切实得到了实惠。(完)

标签:渔民;安居工程;船民;党建;基层党建;捕捞 责任编辑:金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