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华向记者展示他与恩人的照片。何孟书摄
道喜村位于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该村的三百多户村民都从山上搬到了离场镇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这里小区环境好、基础设施好,很适合居住。”村民彭国华告诉记者,集中安置点名为道喜小区,现在全村人都住在这里。
眼前这个皮肤黝黑,身材壮硕,两眼炯炯有神,说话洪亮有力的汉子,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困于废墟下172小时后获救,被网友称为“最牛矿工”。
地震发生时,正在矿山作业的彭国华,由于洞口坍塌被困。他依靠进食雨水、卫生纸、尿液熬过了度日如年的7天时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十年后的今天,彭国华和妻子文友会在道喜小区里经营着一家小卖部。采访当日恰逢星期五,彭国华告诉记者,在成都上班的儿子正在回家的路上,读初二的女儿也将放假回家,彭国华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晚餐,他说:“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如今,彭国华一家住在小区94平方米的新居里。当记者问及一年的收入情况时,彭国华乐观地答道:“现在一年能有个3万左右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够了。”
“懒人才会没饭吃,只要做一个勤快的人,就不会挨饿。”彭国华说,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彭国华为养家糊口便跟人学起了手艺,做上了泥瓦匠,从开始的80元一天,到后来的120元一天,彭国华对这个工种越来越娴熟。灾后重建完成后,彭国华去往附近的茂县等地打零工,“经历了那场灾难,就想离家人近一点,不想走远。”彭国华告诉记者,现在,他做一天零工就能有2、300的收入。
除了在外打零工,彭国华也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他说,“女儿还在读书,我还要努力把生活过得更好。”在距安置点20多公里的山上,彭国华有一片30多亩的柳杉林,每年春天,他会待在这里薅草、种树,“现在,柳杉能卖六百多元一立方咧。”彭国华笑道,今年,他还准备在林地里种植一些中药材,期待着能增添一家的收入。
“没有他们给我第二次生命,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十年里,彭国华一直都在惦记着把自己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恩人们。
逢年过节,彭国华会一个挨一个地给曾经救过自己的人发送微信祝福。今年4月8日,彭国华和妻子带着一面锦旗、家乡的蜂蜜和自家绣的鞋垫,乘飞机前往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他们特地去感谢曾经救治他的医生们。“这些年我们攒下了50多双鞋垫,全是我媳妇儿为恩人们一针一线绣的。”
“看见他们的第一眼,就像看看见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彭国华说,当救治过他的主治医生向他走来时,自己难掩激动。
说到这时,彭国华点开了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着一张又一张他与恩人们的合影,“我会一直把他们铭记于心,这份情谊要一直延续下去,从我的儿子和女儿,再到他们的子女。”
“接下来,希望儿子早日成婚,女儿考上大学,我们两口子再把养老保险买了。”谈到对未来的期望时,这个豁达的汉子,又幸福地笑了起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