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前不久顺利完成的北京“高参小”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中,孩子们一起唱起了京剧。上官云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上官云)甩水袖、正身姿……不久前,“美育润童心 戏曲传薪火”北京“高参小”教育教学交流活动落幕。其中,孩子们精彩的戏曲表演及相关展览等,充分展示了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取得的成果,以及戏曲进入课堂的过程。其实,这也正是“戏曲进校园”蓬勃开展的一个侧影。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中国戏曲教育走上了快车道。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从古至今,雅俗共赏。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文化、娱乐可选择的活动越来越多,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一度有些不乐观。亦常令一些行家、戏迷感到惋惜。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明确提道,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资料图:京剧走进福州校园受热捧。图为孩子们向“孙悟空”学习。 巫小波 摄
具体到实践,不少地方纷纷组织开展了“戏曲进校园”的各类活动。比如,安徽省全椒县文化馆邀请戏剧演员走进城东小学,带来精彩的庐剧、京剧经典唱段;“戏曲进校园”首届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举行决赛;中国戏曲学院的大学生亦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带领下,来到西柏坡希望小学,为那里的孩子送上一台戏曲文化进校园专场演出……
此外,据媒体报道,史家分校、板厂小学、史家小学、109中学小学部等10多所学校已经与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等大专院校和专业团体建立起“传、帮、带”的京剧文化教育基地。目前,北京市东城区共建立了学生京剧艺术社团38个,京剧兴趣小组80多个。
看演出、上戏曲课、参加社团学唱戏……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了解到很多有关京剧、越剧等不同戏曲剧种的知识,也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比如,今年8岁的妞妞年纪不大,却算得上是“老票友”了——刚进入翠微小学就读,她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京剧社团。
资料图:安徽全椒:戏曲进校园 传承在身边。戏曲团演员在为小学生们表演庐剧《王冕孝母》选段。 沈果 摄
“开始对京剧不了解,就是好奇。”从电视里,妞妞看到演员扮着彩妆、咿咿呀呀唱戏,觉得特别有趣,也乐意亲身尝试一下,“学了一段时间,我觉得京剧不难学,唱起来很有韵味,也越来越喜欢京剧”。
此外,在孩子的影响下,开始有家长对戏曲感兴趣。曾女士是妞妞的母亲,她说,“以前只知道京剧国粹,近距离接触才知道多么博大精深,对提升孩子的精气神、音乐和文学素养特别有益。现在孩子只是课余时间每周学习京剧一到两次,有点少。盼着有合适的机会,能在假期给孩子报班学习唱戏,我也受受熏陶”。
资料图:湖南省桂阳县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欧阳常海 摄
不难看出,“戏曲进校园”收效明显。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让戏曲真正走进孩子们内心呢?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姚志强认为,一是要让孩子们有兴趣,二是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戏曲进校园,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观摩’,既包括送戏进校园,也包括让孩子们走进剧院看演出。”姚志强说,一时难以做到的地方,可以把戏曲电影送到校园展映,比演员亲自演出覆盖率更高”。
当然,给孩子们看的戏曲剧目,还可以适当调整改编,增加“可视性”。姚志强说,有一些学校对《白蛇传》进行了改编,去掉了技巧性的、高难度的成分,增加了好玩的环节,更容易让年龄较低的孩子欣赏,收效不错。
资料图:山东京剧名家校园手把手授“国粹”。京剧“尚派”传人鞠小苏在济南教授学生京剧“指法”。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
此外,要让“戏曲进校园”落到实处,还要注重戏曲课程建设。姚志强说,除了一些戏曲社团的课程建设外,最主要的是戏曲校本课程建设,“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入到校本课程,成为孩子们必学的内容,
“由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限制,目前大多是停留在社团课程上。戏曲进校园,还需要长远规划与努力。既要让孩子感兴趣,又要能坚持。”姚志强总结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