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贫困户挂牌示众,该不该?
在西部山区的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男主人向驻村第一书记承诺一定“不等、不靠、不要”,争取早日脱贫,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先把门口的贫困户牌牌扔了”。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为突出对脱贫工作的重视,更好地落实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大部分地区在贫困户家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挂上了“扶贫公示牌”“脱贫帮扶信息公示”等牌子,详细标明了贫困户姓名、致贫原因、收入水平、帮扶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一些地区的脱贫工作总结中将这种信息公开方式作为工作经验,称印制公示牌并悬挂在每户贫困户门前,方便了贫困户与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精准联系,进一步夯实了扶贫责任,加快了扶贫工作进度。
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顾及贫困户承受的精神压力。不少贫困户反映,公示信息、在家门口“挂个穷牌”是将自家的“家丑”公开“示众”,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让不少贫困户在亲戚前面抬不起头,在村民面前“矮人一截”,也容易挫伤他们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
政府帮助贫困户脱贫不能因为给予了特殊的支持和帮助,就无视贫困群众的隐私。群众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本就属于个人隐私信息,不宜完全公开,而“贫困”也是一种需要保护的“隐私”。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脱贫项目、脱贫资金必须用到刀刃上,把接受帮扶的贫困户信息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可以体现脱贫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确保“脱真贫”。但透明公开也得拿捏好尺度,采用合适的方式,在接受社会监督和保护当事人隐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事实上,目前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都已经建立了走访、驻村考核指标体系,贫困户的信息在扶贫手册、收入明细表里都有详细记录,贫困户也都有扶贫干部的联系方式等资料,这些信息完全没有必要公开“挂牌展示”。
当下,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决战阶段,贫困户心理、精神层面的障碍愈发凸显。他们需要有人带领创业致富,也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对扶贫干部来说,工作不仅需要做实、做细,还需要做“暖”,这样才能与贫困群众携起手来同奔小康。(记者:宋晓东 刊于《半月谈》2018年第10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