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年前古墓现已灭绝长臂猿遗骸
动物遗骸出土于陕西神禾原秦陵 属于长臂猿新属种 被命名为“帝国君子”长臂猿
动物考古学家胡松梅在陪葬坑考察。供图/胡松梅
6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官网发布消息称,中英两国学者的合作下,确认2006年在中国陕西神禾原战国秦陵园出土的动物遗骸属于一种现已灭绝的长臂猿新属种。当年参与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丁岩介绍,长臂猿的遗骸出土于一处陪葬坑中,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
长期对当时出土的长臂猿遗骸进行研究的动物考古专家胡松梅表示,经过3D建模和多年的对比分析,最终确认这些遗骸属于一种已灭绝的长臂猿。“这也提醒我们,长臂猿灭绝的速度很快,需要我们加强对还生存着的长臂猿的保护。”
长臂猿疑似陪葬秦始皇祖母
美国《科学》杂志官网首页22日发布消息,中英两国学者经过多年对比研究,发现了一种全新种类的长臂猿,遗憾的是这种长臂猿早已灭绝,因为这种长臂猿的遗骸是在中国陕西一座大约2200年前的秦国古墓中出土的,其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当年在考古领队张天恩研究员带领下参与发掘工作的队员、现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副主任丁岩对北青报记者称,发现长臂猿的战国秦陵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郊的神禾原。“2004年夏天到2008年夏天,连续4年时间里,考古人员对陵园进行考古发掘,在考古工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遗骸。”
丁岩介绍,“当时我们总共勘探到了13个陪葬坑,长臂猿出土在第12号陪葬坑里,当时坑内出土了很多明显不是家畜的动物骨头,领队张天恩研究员就赶紧安排联系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动物考古专家胡松梅,让她第一时间介入发掘现场。”
“珍禽异兽”坑内的“帝国君子”
时隔十多年,胡松梅仍能想起看到第12号陪葬坑里“珍禽异兽”的情景。
“陪葬坑是一个长条状,北面堆积着很多鸟类遗骨,南面有两只弓着身子的黑熊,还有两只绵羊、豹子还有猞猁,最让我激动的就是一种罕见的灵长类动物遗骸,我们收集到了这种动物的头骨、下颌骨和肱骨。它的肱骨很长,犬牙非常大,和其他陪葬坑出土的疑似猕猴、金丝猴头骨完全不同,我当时觉得应该是某种猿类动物,尤其怀疑是长臂猿。”
随后,胡松梅将以遗骸的照片发给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灵长类专家赵凌霞,赵凌霞鉴定后确认,遗骸确实属于一头长臂猿,但确认不了是哪一种。
为了弄清楚更多墓葬背后的信息,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英国科学家合作,对这些出土的长臂猿遗骸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为了避免伤害遗骸,研究者们放弃了提取DNA的尝试,而是对遗骸做了3D建模,并标注了16个标志点。
此后,研究者们花了数年,将标志点和全世界现有的数百只长臂猿骨骼做对比,最终确认,这只长臂猿不属于任何一种已知种类。
胡松梅介绍,确认这只长臂猿属于新属新种后,研究人员根据晋代古籍《抱朴子》中“君子为猿为鹤”的记载,以及它可能出土自秦始皇祖母陵园的传奇经历,将其种属定名为“君子属”、“帝国种”,于是这只长臂猿最终被命名为“帝国君子长臂猿”。
证明长臂猿灭绝速度超过预期
参与研究的动物专家称,古代的记载显示,曾经秦岭以北也有很多长臂猿分布。而现在这些地方已经没有长臂猿的踪迹了。“很久以前,在中国有更多种类和数量的长臂猿,但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长臂猿因为环境变化和人为原因等因素,大量灭绝了。”
如今,长臂猿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如被称作“人类最孤独近亲”的海南长臂猿,2003年时仅剩13只,经过林业部门的长年努力,如今恢复到了27只,但远未脱离灭绝的危险。
动物专家表示,此次的发现也证实了长臂猿灭绝的速度超过以前人们的预期,“希望全社会关注到保护长臂猿的行动中,不要让我们的后人也只能通过考古遗迹来了解曾经在地球上自由生活的长臂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