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976年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作出如是描述:“中国一向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勤勉、最繁荣且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随后,中国遭遇了经济停滞,以及一系列最艰巨的挑战——外敌入侵、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过去40年间,中国以领导者的姿态强势崛起,重新获得作为世界领先大国的荣耀,足以匹配《国富论》中的描述。
邓小平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其结果和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今年5月19日,美国《经济学人》刊发一篇题为《打开大门》的特写文章,探索性地论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广泛影响,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得以自由地旅行,获取改变世界也改变中国的知识。
“改革”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向部分外国投资打开大门,并鼓励国内商业贸易;“开放”则拓展至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及诸多保护主义政策和限制的取消。市场和消费引领的政策,再加上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出口的急剧增长,让今时今日的中国稳坐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宝座。过去多年,中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5%,同比经济增速维持在高位,令众多国家羡慕不已。
除了经济领域之外,改革开放还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更广阔的影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开放”原则的延续,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自信展现。
而中国公民畅游世界、移居海外,以及大量中国留学生选择学成后回国报效祖国,这些现象产生的影响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估量。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国伦敦和剑桥等科技中心学习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其中绝大部分——估计80%左右——学成后归国创业或投身科研,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推动祖国的持续发展。如今,中国中心城市的创业生态系统足以媲美西方最棒的创业中心。
所有这一切,仅仅是“改革开放”重要性的初期显现。在非洲这块世界人口第二稠密的大陆,据估计有100多万中国移民通过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等方式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在个人层面,作为一个经常到访中国的外国人,中国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速度也令我印象深刻。中国在社交媒体、电信、电子支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和机器人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不少人将中国称作“创新国家”。几个世纪以前,中国曾是伟大的发明中心。现在看来,历史似乎在重演,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4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
至于未来,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发展进程孕育了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在保有中国人内核的同时也是世界公民。对于一个肩负着越来越多国际责任的世界领导者而言,这是一笔重要的遗产。
(本文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艾伦·巴雷尔)
- 习近平与厦门的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 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出炉 深港沪位列前三
- “在厦门生活,就是一种幸福”(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从北斗导航到公交出行 5位交通人畅谈改革开放40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