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提高战略能力 保持战略定力
2018年06月26日 14:59:5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提高战略能力 保持战略定力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国国内形势总体很好,同时,在前进路上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大胆开展工作,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战略思维是研究发展全局规律的政治思维,是管总的、管长远的、管根本的,是围绕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筹划、设计与指导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在思维方式上的体现。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对于我们在新时代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领导权、控制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97年风雨兼程,我们党始终重视战略思维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毛泽东同志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战略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关键所在,“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显示了过人的战略眼光。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善于从长远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谋划,研判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善于从全局出发,进行战略部署,绝不因小失大;善于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最大限度地为中华民族赢得利益。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总是胸怀全局,从大局着眼,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深刻思考并阐述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展才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都是邓小平同志科学运用战略思维的产物,是留给我们的宝贵战略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战略思维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维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和“打铁必须自身硬”等,无不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观大势、谋大局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战略逻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改革开放40年来,每当遇到严峻挑战,党中央总是能够沉着冷静、把握得当、因应适宜,总是能够成功扭转危难、化危为机、开创新局,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党要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果缺乏战略思维的有力支撑,将难以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难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战略思维要求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观大势、谋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将原有国家战略扩展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7大战略,及时敏锐地将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和军民融合纳入战略层面,为我们把握战略机遇期提供了顶层设计。

  党员干部要自觉把涵养战略思维作为主体素质和文化理念来塑造。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处理好执政的外部环境、使命和目标的关系。做到视野开阔、胸襟博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研判形势,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性、预见性是战略思维的重要特征。党员干部要增强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居安思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战略思维。党的十九大将“居安思危”上升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领导干部在组织开展工作时,要把问题导向与战略导向紧密结合起来,将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机统一起来,运用战略思维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整体推动,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吕志奎单位:厦门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标签:战略;战略思维;定力;新时代;习近平;居安思危;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战略能力 责任编辑:王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