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经济日报:景区门票调价这事儿得“算大账”
2018年06月30日 11:24:2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29日宣布,将通过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景区门票价格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门票价格降低了,广大游客自然会点一个大大的“赞”。可是,对于景区而言,门票价格降低一定是坏事吗?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中过于任性随意,个别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繁,门票价格持续攀升,甚至超出了游客的承受能力,导致秀美河山成了游客“看不起的风景”。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权益,也影响了其消费体验。一项调查显示,72.3%的受调查者认为门票价格偏高,六成游客把门票价格作为影响因素。近年来,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影响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部分景区票价偏高,其实是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的外在表现。一些地方发展思路不活,缺乏大视野,把发展旅游业简单地理解为“办景区卖门票”;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把许多“额外负担”强加在门票的票价中;还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摇钱树”,以调节客流量为借口,越是在旺季时,越随意调高景区票价。

  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围绕解决门票价格“额外负担重”这一突出问题,加大对地方、景区违规不合理收支行为的清理规范力度,将有利于引导一些国有景点降低门票价格,给广大游客带来红利。

  对于地方和景区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降低了,门票收入会减少,而是要算大账,看长远。

  过去一些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与其“额外负担重”紧密相关。随着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日益完善,成本监审会更加严格,一些过去强加在景区票价中的“额外负担”将被逐步剥离,这能让景区轻装上阵,更好体现社会效益,构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也能让景区门票价格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游客的数量或许会增加,景区的门票收入也可能增加。另外,有了消费者的信任,景区的人气自然会更旺,发展各种相关产业的基础和支撑会更牢靠。景区运营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转变发展思路、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吸引游客,加速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走出一条景区与旅游相关行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更好地实现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各地应以更长远的眼光、更负责任的态度,扎实有序推进改革,不避重就轻、不流于形式、不敷衍搪塞,更不能投机取巧,变相增加游客负担。

标签:景区;门票;态度 责任编辑:洪慧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