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户口本、身份证扫描件被更改,低保户名字意外出现在“非户籍地”,低保金领取谜团重重—— 14年的低保金究竟给了谁
“我做梦都想不到,全区几千户低保户,竟然能够查到我所冒领的那一户。”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下溪街道原党工委委员潘红辉万万没想到,自己冒领了14年的低保金,本以为早已“无人问津”,竟还有被揭穿的一天。
事件起源于广丰区委的一次巡察。去年5月,广丰区集中开展了“拉网式、全覆盖”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区委第四巡察组在洋口镇检查低保户资料时发现,有一份城市低保档案中徐某等2人的户口本、身份证扫描件有明显的更改痕迹,而且这2人身份证的住址中第一行的字体及字的大小与第二行的不一致。
“人为改动痕迹比较明显,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可能存在骗取或套取低保金的情况。”巡察组第一时间将该线索移交区纪委监委初核初查。
收到移交线索后,区纪委监委成立了调查组对该线索进行核查。在对徐某2人的身份进行核查时,调查组发现2人是父子关系,户籍所在地是广丰区永丰街道。
“按照‘低保属地管理’的规定,徐某2人的低保本应在永丰街道办理,但为何出现在了洋口镇的低保人员名单中?”调查人员感到非常疑惑,是数据记载出错,还是有人暗中搞鬼?
经过研判分析,调查组成员一致认为应从低保档案中徐某2人的家庭信息及其关系网中找突破口。“涉及套取低保金的,行为人一般是被套取人的亲戚或关系亲密的好友,因为他们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到被套取人的身份信息。”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负责人说。
拓宽视野后,调查组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徐某2人的关系网中,同时出现了潘红辉这个名字,而潘红辉曾经在洋口镇担任过副镇长、分管民政工作。
迷雾渐渐拨开,为了查清楚到底谁是“幕后黑手”,调查人员又立即兵分两路,一路人前往洋口镇及申请材料提交地﹙即该镇洲头居﹚,调查办理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优亲厚友问题;另一路则前往徐某家,核查是徐某本人办理的低保还是潘红辉假借他们名义套取低保金。
真相很快查明。洲头居干部承认他们在没有见到徐某2人本人,也没有经过居民代表大会评议等程序的情况下,仅凭潘红辉提供的所谓证件就为徐某、其子2人办理了低保申报手续。同时,洋口镇民政所工作人员也没有对申报对象进行核实就上报给区民政局进行审批。徐某2人也明确表示自己从未办理过城市低保,也从未办理过任何的低保金存折或者领取过低保金。
另外,调查人员从银行调取了徐某2人的低保金发放银行取款凭证,发现银行的所有取款凭证上的取款人签名均为同一人笔迹。经过仔细核对,这些签名的笔迹与潘红辉的笔迹非常相似。
在铁的证据面前,潘红辉很快向调查人员交代了其在担任洋口镇副镇长、分管民政工作期间,采取伪造户口簿的方式,假借亲戚徐某2人名义套取低保金的问题。自2003年7月至2017年4月,潘红辉一共冒领低保金51540元,全部用于本人及其家庭开支。
至此,潘红辉利用自己职务便利,钻制度漏洞套取低保金的违纪事实彻底浮出水面。潘红辉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涉案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潘红辉长期冒领低保金之所以能够得逞,缘于民政部门对低保户的年度审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低保户动态管理’成为了一句空话。同时,由于低保公示不到位、不透明,特别是村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公示制度还不健全,致使群众监督没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张景忠说。
潘红辉事发后,广丰区及时自查自纠,做好后半篇文章。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入户调查、定期核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特别是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公示等制度,并通过密织监督检查网,坚持“一案双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制度执行力;另一方面,利用潘红辉案件开展了“三会一书两公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观看“潘红辉案件警示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