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90后”锅炉工:他们这样托举火箭飞天
2018年07月10日 19:25: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昌7月10日电题:“90后”锅炉工:他们这样托举火箭飞天

  李国利、王玉磊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这样一个平凡岗位——负责操作锅炉,为火箭、卫星测试厂房的空调提供蒸汽,确保湿度、温度达到检测标准。在这个岗位工作的人,就是锅炉工。

  有的人嫌这个岗位“丢人”,可在这儿工作的一帮“90后”小伙子,不但不嫌不弃,还引以为傲,他们接触最多的是黑色的煤块,却有颗时刻在燃烧的红心。

  田鑫瑶是生于1994年的一个胖小伙儿,黝黑的脸庞总是挂着笑脸,笑的时候一口白牙特别显眼。

  “任务期间,我们每天平均要烧将近6吨煤,全是我们用手一铲一铲地装到小推车里,然后一车接一车地运到锅炉房。”田鑫瑶说,“在我们这儿,夏天活儿相对少,冬天活儿多。从头一年10月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年5月,经常是24小时不间断供蒸汽,3小时一班,轮班巡查。”

  据了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曾考虑过用天然气、汽油等来代替煤,由于发射场地处偏远山沟,考虑到铺设管道成本、燃烧危险性等因素,最终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工烧煤办法,并在去年对锅炉进行了换代升级。

  锅炉房约360平方米,锅炉操作区域内的燃煤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混杂在空气里,呆在这里比铲煤还要遭罪。

  “铲一回煤,烧一次锅炉,鼻子和耳朵里就全都是灰。”21岁的何家琛在这里工作将近1年,他用手指着黑乎乎的口罩笑着说,这是早上才换的新口罩。

  记者了解到,这里也曾来过不少“过客”,大多帮了一次忙就再也不来了;有的在这儿坚持干了一段时间,最终坚持不下去,走了。

  “不就是嫌这个岗位又脏又累,没有技术含量吗?”23岁的朱高平掰着布满厚茧的手指说,铲煤只是基础工作,接下来的活儿就得动脑子了——比如,要思考填煤的时机,要观察煤层充分燃烧的厚度和区域,根据火候调整煤层,摸索鼓风引风的节奏,还要听气的动静来调整送气阀门大小,等等。

  烧锅炉不光是个体力活、技术活,还有几分危险。去年冬季执行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任务时,就发生过出渣机链条卡死的故障。大家一起出动,先借抽水泵把黑色的渣水往外抽,等水差不多抽到只有半腰深时,操作手邓彪二话没说,脱掉衣服裤子就跳进渣坑池里,用碗舀出煤渣来清理渣坑。

  还有一次水压过大,如果不及时排故,有炸炉的危险。24岁的主操作手王磊快速定位出故障原因是进水管受堵后,对锅炉实施紧急关机。由于顶部隔层只有40厘米高,王磊只能平躺着操作电钻,给左右两根堵住的滋水管打孔疏通。之后,他又用角磨机进行打磨,飞溅的火星直往他脸上喷,至今脸上还留着疤点。

  “烧锅炉也就苦点累点,没啥后悔的。如果人人对岗位挑三拣四,火箭能成功上天吗?”王磊说。


标签:90后;锅炉工;卫星 责任编辑:冯一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