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税延型养老保险落地有助“老有所养”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办法》的出台有助于“老有所养”,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所谓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社会公众投保可以享受一定程度上的个人税收延迟缴纳的优惠,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这项税收优惠政策能起到为个人减轻税负。
而政府通过税收延迟缴纳的激励方法来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筹集养老金,能够缓解政府养老金的压力。同时,这项政策将对促进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发展、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5月1日起,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始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随后,银保监会等4部门联合发布《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日前出台的《办法》作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更是对资金运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据了解,税延养老险在投资范围和比例方面,与保险资金基本一致。这意味着税延养老险保费收入中一定比例的资金,可以投向资本市场。保险公司将能够根据税延养老金资金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资金久期、流动性安排等特点,开展大类资产配置。
税延养老险试点之所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借力税收优惠政策,能直接刺激个人缴纳保费的积极性,从而撬动国内商业养老险市场巨大的保费增量需求。当前,A股市场的大量资金都呈流出状态。而税延养老险落地,长期将成为保险市场的最大增量资金来源。
对资本市场来说,根据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比例,假设个税递延养老资金运用也将较为稳健,预计其中有10%-15%左右将进入权益类市场,将为市场带来百亿增量,虽然对A股来说,资金量算不上很多,但是带来的利好效应和信心还是比较大的。同时,税延养老保险将会带动一批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为主的资金入市,在中长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税延养老险资金投资资产将划分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大类资产。其中,鼓励税延养老险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的领域。考虑到税延养老险资金的长期性、安全性特征,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税延养老险的投向或更偏向于大盘蓝筹股。
《办法》的出台,让保险资管、基金、券商资管等参与税延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业务有了参照,受到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人们也不免对养老金投资股市是否安全心存疑虑。
正是由于税延养老保险资金具有“养老”甚至“养命”的性质,所以《办法》一方面明确了税延养老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范围和比例、投资能力、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应当符合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从业务条件、大类资产配置、运作规范、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税延养老保险的资金运用提出了专门要求。
比如,《办法》要求保险公司需具备较强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从事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配置职能的专业人员不少于8人、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同时还圈定了利用所管理的资产谋取不正当收益,或进行利益输送等六项禁止行为。而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投资机构会偏向稳健性投资策略。所以,投资股市的养老金资金安全应该说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对消费者而言,类型灵活多样的个税递延养老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投资偏好。我国居民储蓄率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把钱存银行存在较大的价值缩水风险,相比较而言,从寿险产品此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总体上能够跑得过通货膨胀。但更重要的是,品种多样的个税递延养老产品为广大消费者平衡跨期消费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