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经历过苦难,更理解苦难的含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 摄
2018年5月4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珏迎来了92岁寿辰。王珏饱含深情地向中央党校一次性捐赠了10万元扶贫基金。“不忘入党初心,永葆党员本色。”作为一名入党73年的老党员,王珏表示,奋进新时代,自己也要为党和国家的扶贫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1950年7月份的一天,一列关外的火车缓缓驶入北京。一位戎马书生,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服从组织安排,到中央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他带着自己简单的行囊,怀揣着振兴国家的梦想,走向新的人生之路。
他就是王珏,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导者之一,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现代公有制理论的倡导者与推动者之一。他的远见卓识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勇气,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经济学家勇往直前。
92岁的王珏满头银发,面色红润,衣着简单,质朴亲切。他说:“我一直想着让中国的穷人都富起来,也想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我特别快乐。”
“我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没有共产党,那我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没有,党给予我的东西太多了!”这是他最常念叨的一句话。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王珏向中组部郑重缴纳特殊党费2万元,并以91岁高龄起草了一份近2000字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建言书,字字句句显示出他为国家发展殚精竭虑的拳拳之心。
1980年,全国党校系统在哈尔滨召开经济学学科年会,王珏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8年,他又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国企改革,国企改革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典型形态是现代股份有限公司。这个理论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得到充分肯定。
离休后,王珏始终关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建设。88岁高龄时,他奋笔疾书,写下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我见》。他再次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深远意义。
2016年,王珏拿出退休工资存款,向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捐款10万元。他希望这笔捐款可以培养更多的年轻学者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队伍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金会以这笔捐款为基础,设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专项基金”,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拓展,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储备人才。
从2013年开始,王珏每月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捐款1000元,2015年增加为每月捐款2000元,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购置学习用具,资助贫困孩子读书。这些捐款大都汇到了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九保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手中。
受捐助的孩子们常常给王珏寄明信片。“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在您的关心下,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每次看着孩子们稚嫩的笔迹、纯真的祝福,王珏都开心得像个孩子;孩子们奋发向上的恒心,让他更加坚定了终身捐助的决心。
王珏用自己的工资存款向中央党校捐款,支援定点扶贫地区——河北武邑县和江西安远县的青少年教育事业。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这笔捐款,各选出25名家境贫寒且品学兼优的高中生作为受资助对象。
正如江西安远一中的受资助学生陈伟萍所说:“您的支持,让我们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待日后,我们离开校园,一定尽所能回报社会,接过您的火炬,继续传递这股力量。”王珏这份爱的接力棒,将在孩子们手中传递下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