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兜底扶贫,要警惕福利陷阱(话说新农村)
2018年07月22日 10:44:25 来源:人民日报 高云才

  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形成稳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一味吊高胃口,超能力铺设福利

  满院满场,都是翻晒的麦子。最近到一户贫困户家里,想算算今年的夏收账,不料家里就是两个老人,还是村里已经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仔细询问方才得知,原来这院子里的小麦不是老两口的,而是子女家的。村干部很无奈,一些村户利用分家的方式,把贫困老人“甩给了”政府。

  为什么呢?村干部回答:兜底扶贫。到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必须脱贫,这样,贫困村才能出列,贫困县才能摘帽。就贫困村而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就一定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兜底扶贫,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让贫困群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机制保障,是“五个一批”中的制度补充,意在消除绝对贫困,不落下一人。强有力的兜底措施,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积极性,提高了基层干部和贫困户战胜贫困的信心,而且切实降低了贫困人口的看病负担,使很多贫困患者从中受益。

  不必讳言,兜底扶贫的制度设计,在一些地方被不当使用,成了福利陷阱。一些贫困患者,小病大治,甚至治愈后还“躺在床上”不走。一些子女,眼看着体弱多病的老人不去赡养,而是通过“分家”方式,把贫困人口交给政府兜底。甚至有一些地方,超标准实施救助,兜底措施的刚性支出,让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难以为继。

  兜底扶贫,必须警惕福利陷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进程形成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福利陷阱。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形成稳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一味吊高胃口,超能力铺设福利。

  要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地方贫困,但观念不能贫困。贫困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必须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把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掘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产业潜力,找到致富奔小康的正确道路。

  要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应当看到,在一些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十分迫切。要改善贫困地区居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加强制度供给,为贫困地区培育现代农业体系,为稳定脱贫找到产业抓手。还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在保障兜底制度设计上力求堵塞漏洞,因地制宜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水平,精准解决因病致贫、因教致贫等问题,防止出现任何形式的扶贫福利陷阱。

  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必须清醒认识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标签:脱贫;攻坚;福利;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扶贫 责任编辑:杨静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