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昆明7月29日电 云南怒江州是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大理州洱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过去五年,全国几千万贫困人口拔了“穷根”,但成绩背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仍是一场硬仗。
脱贫硬仗如何打?听听云南这些当地干部怎么说。
各尽所能 每个村民都有事做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崇仁村:党总支书记尹相明
尹相明在向记者介绍崇仁村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宇摄
从2000年开始,尹相明就在怒江老窝山腹地的崇仁村村委会任职。18年来,他担起了带领全村发展的重任,此前村民多以养殖,种植核桃、木瓜等林果为主。在他的建议下,不少富余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创业,村民收入每年都有大幅提升。
2014年以来,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168户625人,目前,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24人未脱贫。尹相明介绍,“村民能种庄稼的种庄稼,能养猪的养猪,劳动力充足的出去务工,保姆、餐厅服务员、建筑工人,结合自身特点,做什么的都有。村民能脱贫致富,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现在还未脱贫的9户,要不是因为家中没有劳动力,要不就是残疾人,或者有大学生,开销大。”
在尹相明看来,道路变好是村民生活水平有大的提升的基础。2001年,他带领村民修了村子里第一条水泥路。这条路通往学校,长230米。之后,村子里又陆陆续续修了14条水泥路。尹相明感慨,现在道路便捷,村民出去务工务农都方便了。
“国家提倡退耕还林前,我们这的生态破坏比较严重,有乱砍滥伐的现象存在,国家倡导退耕还林以后,我们就响应号召,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现在基本没有这种偷砍树木的现象存在了。”尹相明说,现在道路好了,生态也好了,经济发展起来,“崇仁一家村”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试种重楼获丰收 村民转变观念产业脱贫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片马镇片四河村:党支部书记肯乃
肯乃在重楼种植地向记者介绍种植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宇摄
片四河村海拔约2300米,降水量丰沛,土壤带沙,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2013年之前,村民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肯乃介绍,村民看到种重楼让贫困户变成‘有钱人’以后,纷纷将家中玉米地改种重楼。目前,村中72户贫困户中,除了2户无劳动能力的外,其余都参与到了重楼种植当中。
肯乃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2013年,专家在片四河村考察过后认为,该村地理条件适合种植经济价值比玉米高得多的中药重楼。因此前并没有种植重楼的经验,且种重楼需要4年到5年才能看到经济收益,当时农户并不同意试种。肯乃三次上门做工作,才说服了农户试种重楼。
去年,试种的两家农户中,种了七分地重楼的农户,卖了18万元;另一卖了大半亩地重楼的农户,获利20多万元。
现在的片四河村,目标已不是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现在每户贫困户中都安排了一名护林员,每名护林员的月工资为700元,加上每人每年3000元的边民补贴、贫困户低保全覆盖等,每户每年可获得的惠民补贴就达3万元,片四河村今年就能实现全部脱贫。”肯乃表示。
生态保护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润荣
李润荣向记者介绍茈碧湖环境治理和帮扶贫困户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宇摄
洱源,因洱海源发于此而得名。洱源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在册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7421户29390人,3个贫困镇乡和30个贫困村。为打好生态、脱贫两大攻坚战,洱源县政府将脱贫攻坚与洱海源头保护治理深度融合,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打赢脱贫攻坚战。
洱源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润荣向记者介绍,洱源县城以北的茈碧湖是洱海的重要上游补水湖泊。以前有些贫困户对生态保护认识不够,随意堆放垃圾、排放污水的陋习,让湖水受到了污染。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初期,他们在宣传环保知识上下了大功夫。
据了解,此前一些贫困户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都较低。政府加大技术指导,产业调整,让群众发展了1500多亩海菜种植,产值达1200万元。不仅恢复了生态环境,也让大家实实在在富起来。
同时,让一些贫困户退出因地制宜适用区,建成湿地。政府对其进行补贴,每亩补助1500~2000元。为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洱源县政府还招聘了一些贫困户担任护林员、垃圾收集员、河道管理员、湿地管理员和节水治水员,保护湿地建设。
“这些工作的工资在600元左右。节水治水管员的工资最高,达到1000元。湿地管护员的基础工资为400元,其余为绩效评估。”李润荣介绍,在聘用时尽量照顾贫困户,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改善入洱海河流水质的同时,促进群众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