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能不能生吃?记者探访国内最大养殖基地
2018年08月15日 04:52:11 来源:浙江在线 陈伟斌

timg.jpg

  又讯(记者 陈伟斌)就在记者探访养殖基地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宣布正式成立,与之共同露面的,还有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表示,该标准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与支持。

  随着网络争议再度升起,除了“虹鳟鱼到底属不属于三文鱼”这个核心争议之外,公众更关注的是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这个团体标准是否具有约束力;业界关注的则是国产三文鱼和进口三文鱼的市场份额之争——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三文鱼市场的潜力,风波再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内三文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始抢占原本以进口为主的市场份额,影响到了进口商的利益。

  行业制定团体标准

  定义“三文鱼”范围

  8月10日,青海共和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成立大会会场外,崔和介绍,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布,如无问题,今年9月10日后正式实施。

  这在现场很多人看来,是对那波舆论风潮的行业整体回应。并且,虽然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依旧反对就此事对外进行辩驳,但同时坦言正是因为此次风波,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加速出台。

  除了正式发布团体标准,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三文鱼(虹鳟)养殖企业,成为这个分会的首任会长单位。该公司董事长、首任会长应米燕在大会发言时指出,持续的争议也反映出中国三文鱼产业缺少统一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那在这份团体标准中,到底如何定义了“三文鱼”?

  记者看到,《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明确写明,基于科学分类和命名方式,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同时,《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制定也因市场需求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结合寄生虫的生活史,参照GB10136中即食水产品中寄生虫的要求,对三种寄生虫的感染人体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从而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崔和说,这个团体标准还对产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安全卫生指标等做了严格要求。对产品标签也作出明确要求,必须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产品包装上会写三文鱼,‘三文鱼’这个表述后面会有括号,里面标注上鱼类品种。”崔和指出,只有超过三公斤的虹鳟鱼才能被称为三文鱼,以及在保证食品安全情况下生吃。

  “标准的发布,与此前那场风波,有着必然联系。”一位参会的鲑鱼养殖企业负责人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业标准,他们很难说服舆论相信国产的“三文鱼”是能保证品质的,生食亦无问题。同时他不否认,这是为了保护国产三文鱼养殖企业能在行业自律前提下有更好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所以消费者必须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质疑接踵而来

  这标准靠谱吗?

  但正是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再度引发争议。

  首先,起草并发布这份团体标准的,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13家相关企业,这对不少民众而言就存在质疑;其次,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认为,上述团体标准中,消灭寄生虫方法属海水鱼方法,对于淡水鱼依据不充分;第三,这是一份团体标准,按照201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版《标准化法》,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供社会自愿采用。所以这既不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受认可程度较高的生物学分类学术标准;最后一点,也是核心老问题:虹鳟鱼是否能“游入”三文鱼序列?

  对此,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淡水养殖三文鱼寄生虫多过海水鱼,纯属谣言,没有实际检测数据的依据。今年广东省权威检测部门专门对包含海水及淡水养殖的260多个三文鱼样品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现寄生虫问题,“另外,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国产三文鱼有地理区位上的优势,运输时间可控,安全性也会更高。”

  此外,记者从协会方面了解到,这次会议以及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草单位包括养殖、加工、进口及饲料企业,代表了全产业链,养殖经营品种包括虹鳟、大西洋鲑等(标准中所有品种),在起草后的审核阶段,则是由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专家们把关,并且标准是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制定的,同时得到学界专家的审议和认可。

  而根据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解释,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此外协会也表示,目前团体标准的制定,是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一大步,以后逐步上升为行标、国标,这是努力的方向。

  前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杰则认为,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但还要完善以及后面怎么执行这个标准、检查、监督,这是需要跟上的。

  背后或是市场之争

  中国三文鱼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回应之外,不少国产三文鱼企业都提及风波源自市场竞争问题。对此,崔和与应米燕等协会成员也婉转表达了这个观点。而从事三文鱼养殖的康乐绿乡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建新则在此次会议上直指,一些进口商不要再以“真假”的名义借助网络故意进行炒作,“虹鳟比大西洋鲑卖得贵,所有的鱼养殖不好都会存在寄生虫,尤其是野生三文鱼。”

  实际上,三文鱼在中国市场上的走红,并算不上久远。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至今记得,三文鱼在1994年时国内根本没市场, “我们在广州做三文鱼推广时,当时一位水产局长问我,你这三文鱼跟三明治有什么关系?我只能说也可以做三明治。”

  然而目前,中国三文鱼年消费市场增速达25%,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可能超过25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成为三文鱼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而满足国内市场对三文鱼产品的需求,仍主要依靠进口。

  5月风波乍起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产三文鱼企业主告诉记者,与其说那是单纯的一场科普论战,还不如说是一场商业之争,“进口三文鱼与国产三文鱼的市场之争,即便国产三文鱼市场逐步发展起来,也不足以威胁进口三文鱼市场,但关键是终归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蛋糕被瓜分。”

  但崔和估计中国目前每年的三文鱼销量在10万吨到12万吨,国产和进口比例约1:10。专门做生食的三文鱼,国产量在1万多吨左右,进口量则在4万吨左右,“未来国产三文鱼的量可能会提高,但份额比例应该不会变。”

  赵依民也坦言目前市场上的确出现了一些竞争,但并不激烈。

  挪威海产局专家博薇娅告诉记者,她认为目前中国国产三文鱼的养殖还不会对挪威出口中国三文鱼的市场产生影响,不过这对整个三文鱼行业而言是一件好事,能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采访中,多位国产三文鱼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的网络舆情,“与三文鱼进口商和国产商都无利。”

  发酵至今,这场论战并未因此消停。不过学界、业界和舆论在一个问题上倒是越走越近——公众更关注的还是对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食品安全。


标签:龙羊峡水库;虹鳟;三文鱼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