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8月23日电(记者 鲍晓菁)在安徽省巢湖市栏杆集镇,有一座河湾环绕的名为陈泗湾村的小村庄,这就是革命先烈陈原道的家乡,他的故居就位于小村庄的中心位置。
陈原道,1902年出生在安徽巢县青岗乡(今巢湖市栏杆集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年入私塾读书。1916年入龙华小学。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在作文中写道“身可杀,而爱国热血不可消;头可断,而救国苦衷不可灭!”
1921年夏,陈原道考入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受恽代英、肖楚女等进步人士影响,参加“芜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积极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发动和组织芜湖工人大罢工。1924年春,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团芜湖地委主要负责人。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组织成立“芜湖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同年9月,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被党组织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9年3月,陈原道回国到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长。在省委宣传部长任弼时的直接领导下,经常深入社会开展党的宣传工作,成为任弼时的得力助手。1930年2月,在中共河南省委连续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担负起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的重担。
1931年,陈原道赴天津任中共河北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实际上主持省委工作。同年4月8日,陈原道夫妇在开展革命活动时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在狱中,他和薄一波等同志一道建立党组织,与敌人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建立了狱中秘密党支部,被选为狱中秘密党支部第一任书记,为团结和保存党的力量,纯洁党的组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32年9月,陈原道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11月,任江苏省委常委兼上海革命工会党团书记,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1933年1月7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原道再次被捕,并很快被转押到南京宪兵司令部。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4月10日,陈原道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1岁。
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特别提到恽代英、陈原道等十八位烈士,向这些同志表示哀悼和敬仰。
陈原道故居经过修缮,于2015年2月揭牌开放。2017年被命名为“合肥市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干部群众来这里参观瞻仰,凭吊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