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揭秘——
美容中介或拿提成30%~60%
“从上述案例贷款的套路分析,是从前校园贷的衍生产品,有人称其为美容贷。”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金融系副教授张小涛说。
校园贷因其超高利率、裸贷以及暴力催款等一系列问题,已被银监部门、教育部门以及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相关机构先后监管,尤其从去年4月以来,校园贷进入集中监管阶段,数十家网贷平台相继退出了校园贷市场。然而,一些平台披上华丽外衣,换个名目亮相,“瞄上的还是缺乏社会经验、金融消费知识不足却有超前消费欲望的年轻人群体。”
记者搜索多家美容整形机构网站,均打出“零首付”“零利息”的多样化医美分期服务。近年来,随着国内医美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达千亿级,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金融消费平台也纷纷涌入这个行业,一些主打医疗美容行业的美容贷平台对外称已获得千万融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不同行业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兴起的美容贷、培训贷等,都是新生事物,相应的监管显然是滞后的。”
“周潇洒办理美容贷款时,那家机构声称零担保、无利息、无手续费,听上去很美,但恰恰暴露了背后存在的问题。”该人士称,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会做毫无收益的事,“利润不在明处,就可能在暗处。”
他透露,在美容机构和贷款平台之间还有美容贷中介,他们的合作往往体现在分成上,“中介能够拿到贷款额30%,甚至最高达60%的提成。”
“里应外合”之下,医院或美容机构获得了客源,又能拿到分成;贷款平台收获了客户;中介则赚取了佣金,可消费者却被步步诱导,最终欠下“一屁股债”。
今年1月,重庆江北区警方就破获了一起“美容贷”套现案件。警方查明了其中的套路,贷款中介伙同某美容医院美容咨询师,虚构个人信息,向网络金融公司进行贷款申请。在申请贷款成功以后,消费金融公司会将贷款直接发放到美容医院账户上,美容医院扣除30%提成后将钱打给中介,剩下的70%,由中介在扣除中介费用40%后,将余下的30%打给贷款者,有的中介甚至一分钱也不发放给贷款者。
平时价值几百元的玻尿酸被涨到几千元,所做的美容项目远远超出正常价格。美容医院为了骗取贷款,抬高消费价格,虚构消费项目,同时,故意伪造1至2个项目,与中介公司联手诈骗消费金融公司。
“从周潇洒的经历看,那家美容机构很难构成诈骗,因为其中很多套路都踩着政策灰色地带,即所谓的‘不合理但不违法’。”张小涛说,大多数被忽悠的消费者都存在取证难、维权难的问题,耗不起精力,只能认倒霉。
针对这种现象,南京市消协就曾发出过预警,称中介和美容机构勾结在一起,采取非常规手段将没有还贷能力的消费者忽悠进来。而一些学生群体或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就会成为目标,被诱导提前消费、超额消费。
年轻人亟须补上金融知识这一课
长期在校园接触大学生群体,张小涛感慨,如今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掌握得太少了,“即使是学金融专业的,书本上的知识也相对滞后,而眼下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让人应接不暇。”
而如今90后、00后年轻人的消费观早已与父辈不同。此前,天津大学曾发布过一份《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9.03%的大学生申请过贷款,其中超过六成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贷款,可见互联网借贷平台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信用贷款的主要渠道。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特别获得新生代90后大学生的认可。
“对即将从校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亟须补上理财知识这一课。”张小涛认为,这可能比多学一点历史和地理知识,更为实用。
天津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律师陶会会建议,消费者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首先要有理性的消费观,一旦签合同或出示个人证件等都应该谨慎三思,特别要对合同条款反复研读。
她建议,年轻人更要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一些消费者不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就拒绝还款,因为既然合同签字生效,小额贷款公司也确实有权要求消费者还钱,“否则会在自己的信用记录上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影响一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