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爱玩、会玩、懂生活 人艺“老爷子”朱旭走了
2018年09月16日 09:08: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2年朱旭参演《甲子园》在化妆间化妆

  今年1月在《老爷子朱旭》正式出版时朱旭一句颇有况味的“人还在、心不死”,如今成了他留给公众的最后一句话。昨天凌晨2时20分,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在京辞世,生命定格米寿,享年88岁。

  在话剧舞台上,朱旭在《哗变》《左邻右舍》《北街南院》《芭巴拉少校》《屠夫》《甲子园》等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形象。而在影视领域,他54岁时初涉影坛,先后主演了《变脸》《洗澡》《刮痧》《我们天上见》等电影,并凭《变脸》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还有《末代皇帝》《似水年华》《日落紫禁城》等电视剧。他的表演,不着痕迹而又精准到位,风格以风趣幽默、细腻传神著称,其周身散发的悲悯温情气质在众星云集的北京人艺独树一帜。

  2015年妻子宋雪如去世后,朱旭身体一直抱恙绝少露面。他最后一次登台,是今年5月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坐着轮椅上台领“中国话剧杰出贡献奖”,赢得满场掌声。

  进入今年8月以来,屡屡传出朱旭病重消息。前天上午一度曾有他逝世的传言,后经北京人艺迅速辟谣。如今,这位有着“荧屏第一父亲”美誉的老艺术家,还是离我们而去了。

  爱玩、会玩、懂生活,一生没在舞台上失过手的“老爷子”走了。对于朱旭而言,与逝世三年的妻子宋雪如天堂相会正应了他曾出演过的一部影片名字《我们天上见》。

  人艺“老爷子”

  初涉表演时,朱旭是以舞美队管灯光的身份来的,听说是有一次电灯坏了,他给鼓捣亮了,人家就认为他懂电。抗美援朝时,一出讽刺美国兵的戏《吃惊病》需要一个饰演美国兵的演员,而演员队恰恰缺少一个大高个儿、大鼻子、大嘴的演员,就从灯光组把他借来了。只有三四句台词,但他挺出彩儿,那时导演夏淳和欧阳山尊就问他愿不愿意来演戏,他说我结巴——后来因为这个,他每天练绕口令。

  因口吃、个儿大,朱旭自称不是干演员的料,调侃如果和于是之一起去考中戏连报名费都不用交就被人家轰走了。但正是这个先天条件并不太好的“傻大个儿”,最后竟成了带有极强个人风格的表演大家。而他将所得一切荣耀归功剧院。

  在剧院,朱旭的官称是“老爷子”。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22岁的朱旭成为北京人艺的演员,这一身份伴随他六十余载,也是他一生最珍视和看重的。

  1996年在东京电影节颁奖典礼上,朱旭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后,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感谢编剧、感谢导演,而是感谢了北京人艺。在他看来,这不是空话,“如果说我身上还有这么点东西被肯定,这都是从人艺学的。如果说我还像那么回事,也都是从人艺继承下来的。”

  朱家招牌菜

  朱旭家有两样招牌菜人艺无人不知,一是春饼、二是酸菜白肉。老爷子的春饼可以烙四层,后来教给家里的小保姆后,她可以烙九层,比全聚德的还薄,而且不破。酸菜白肉的酸菜是把菜帮子片出三层后再剁,每年过节,相熟的朋友都要来吃。

  一周前,刚从国外回来的吴刚听说朱旭老爷子病重,随即和妻子岳秀清赶往医院探望。“下车时,岳秀清提议给老爷子买点焦圈儿。我们买了豆汁儿、焦圈儿、糖耳朵、糖火烧,甚至连咸菜都买了。其实,我们知道老爷子已经吃不了东西了,哪怕看着高兴也好。到了病房,我把他的手放到热乎乎的豆汁儿上,能感觉到老爷子很开心。”吴刚说。

  那天在医院,吴刚还聊起了春饼,“我跟老爷子提到人艺的一个子弟开的春饼店,据说手艺还是跟他学的。他马上摆手,说他手艺不行,不够精,还得再努力。他就是这么一个乐观快乐、不得了的人。”

  “玩物兴志”

  朱旭手巧、爱动脑是剧院公认的,大件能修沙发,小件能修马蹄表;爱下围棋,是业余围棋三段;会拉胡琴,当年曾向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先生学过拉胡琴,在话剧《名优之死》中,他扮演的琴师操琴上阵,弓法娴熟,令观众惊叹;京剧唱得一级棒,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颁奖大会上,他也曾被特别邀请出席,并清唱了一段《甘露寺》经典选段,被梨园行名家评为“有神、有味”;生活趣味浓郁,可以给孩子们亲手做鸟笼子,也可以闷在屋里一个人给小鱼接生;他亲手做的风筝曾经参加北京风筝协会的展览……甚至有人说他这一点很像曹雪芹。他喜欢拉着于是之去钓鱼,经常跟英若诚在一起喝酒、下棋。即便是在劳动时,朱旭也是个爱琢磨的人,大家以为不见人影的他是偷懒去了,没想到他为了铲更多的土,竟然找老乡借了一辆车。从事艺术的人只知死用功一定不行,有个词叫玩物丧志,但朱旭的这点“玩物丧志”,在众人眼中竟成了“玩物兴志”。

  幽默也是朱旭的另一个标签,电视剧《末代皇帝》中扮演老年溥仪,朱旭调侃道:“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没有我,劳动改造我来了。”金婚纪念日,酒店没有看清,把夫人宋雪如(茹)的名字写成了宋雪茄,他开玩笑道,“你是从菲律宾吕宋岛来的大雪茄,好烟呢。”

  小纸条

  小纸条同春饼一样,几乎成了老爷子的标志。《甲子园》是其舞台谢幕演出,虽然戏份同以往自己演过的主角相比少了许多,但依然少不了小纸条的陪伴。每演完一场戏,朱旭都会掏出来温习下一场。他扮演的“半仙儿”一出场,那股熟悉并亲切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这是一个神神叨叨没有什么文学含量的人物,但朱旭特别会找人物的光彩,靠他的沉稳、他的节奏和他的幽默,让这个人物焕发出只属于朱旭的光彩。当大家在舞台上洋溢着“演艺生涯谢幕”状态的时候,朱旭还在老老实实地塑造角色。在舞台上他不拿老艺术家的范儿,他不使劲,他轻拿轻给,但是你绝对不会忘记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

  《哗变》里的魁格舰长,《芭巴拉少校》里的军火商安德谢夫,前者自大、狂傲、胆小,还有点神经质,但是没有人讨厌这个被人夺了权的舰长,后者则相信军火商可以拯救世界和人们的灵魂。回首朱旭扮演的角色,你会记着他的沉着和风度,他的台词有一种魔力,让人陶醉在一种节奏中,跟着他一起焦虑和释然,跟着他一起沉醉或者疯狂,更多的还有会心的微笑。会心,是演员与观众建立起的一种最舒适最恰当的观演关系,每一次看朱旭的表演你会特别体会什么是剧场里的会心。

  琴瑟和谐

  一动一静的朱旭与妻子宋雪如,生活中琴瑟和谐了一辈子,但在舞台上合作的机会却少之又少:舞台上仅联袂过一部《骆驼祥子》。金婚时,身为北京人艺编剧的宋雪如捧出一本《夕阳红中话朱旭》,为朱旭量体裁衣写了一部《理发馆》,却因老伴轻度脑中风而无奈错过……今年1月6日,朱旭戴着帽子、坐着轮椅出现在菊隐剧场,一本凝聚妻子宋雪如晚年心血的新书《老爷子朱旭》正式出版。

  北京京剧院的大青衣王蓉蓉,16岁时陪父亲到上海治病,在招待所里无意中跟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杜鹃山》学唱,被朱旭老伴的哥哥发现后推荐给了朱旭。与王蓉蓉素昧平生的朱旭为她请来京剧老师辅导,王蓉蓉后来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一期本科班,两人可谓情同父女。昨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王蓉蓉说,“雪如老师去世后骨灰一直没有下葬。但前段时间,朱旭老师突然说别下葬了,等我一起吧。两个人真是琴瑟和谐了一辈子。”(记者 郭佳 摄影/记者 王晓溪)

  ●各界追忆

  蓝天野:“朱旭,我……送你一程”

  昨天,看到蓝天野朋友圈的人无不动容,“朱旭,我陪你演了你第一次话剧,也跟你合演了你最后一次舞台剧,我……送你一程。”旁边配了一张今年1月他推着轮椅上的朱旭参加《老爷子朱旭》首发式的照片。

  “从1949年在华北大学第二文工团相识,到后来的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直至北京人艺,我们一直都在一起。他演的第一个戏就是和我一起,那是一个独幕剧,我演一个老工人,他演我的徒弟。虽然那时他还是一个没演过戏的高中生,但从第一次登台,他的表演方法就是对的,没有虚假的观念,不矫揉造作,特别灵、有悟性。后来他拍影视也是一样,非常自如,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的松弛和天生的幽默感,无论影视、舞台都非常精彩。1952年北京人艺成立,建院后,我们全院人员分成四个大组下厂下乡,当时我和朱旭还被分到琉璃河水泥厂的同一个车间。”

  2011年,蓝天野和朱旭同被时任人艺院长的张和平请回剧院在食堂吃了顿饭,希望他们能回剧院参与演出《家》,而那出戏也促成了人艺舞台上罕见的四世同堂的机缘。“2012年恰逢剧院甲子院庆,张和平院长邀请我出任院庆大戏《甲子园》的艺术总监。院庆期间刚好有个活动,我、朱琳、郑榕、吕中包括朱旭都去了,那次大家即兴演了一些节目,朱旭念了一段《哗变》中的台词。后来我们就一同参加了《甲子园》的演出,这也成了他在舞台上的最后一个戏。所以说他的第一个戏和最后一个戏我们都在一起。”

  年长朱旭三岁,蓝天野对于朱旭的离世几次哽咽,“夫人宋雪如的离世对他伤害很大。我记得那时家人拖了好几天才告诉他。去年我去医院看过他,今年也去家里看过他。但是今年再见到他时,感觉他的状态已经不太好。他直到走之前都头脑很清楚,对于自己的状况也很明白、很坦然。我们这代人没有几个了,不想多说了……”

  杨立新(北京人艺演员):老爷子就没砸过戏

  8月下旬去加拿大演出前,杨立新专门前往医院探望朱旭,“老爷子虽然很弱,但那天精神却很好。提起刁光覃、童超、董行佶、英若诚,他左手挑起大拇指。”在杨立新眼中,朱旭就没有砸过戏,无论多小的角色。“他在《茶馆》里演过卖耳挖勺的老头,后来我也演过那个角色;他还演过两场秦二爷,看过的人不多,我就看过,是真好。”

  吴刚(北京人艺演员):演戏得有点干货

  一周前,刚从国外回来的吴刚和妻子岳秀清赶往医院探望过朱旭。昨天早晨得知朱旭老爷子去世的消息后,吴刚更新了微博:“那天在医院,我跟老爷子说,您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演戏得有点干货。’您的笑容、您的诙谐、您对艺术的执著、您对晚辈的呵护、您对生活的热爱……都记住了。剧院每每演出开幕的钟声,我知道,是在向您致敬!”

  朱旭生平点滴

  1930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

  1949年5月,进入华北大学学习戏剧,在华大第二文工团从灯光师到演员,开启戏剧人生;

  1952年6月,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1984年,54岁的朱旭初涉影坛,在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红衣少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的父亲;

  1995年,在吴天明执导的《变脸》中成功地扮演了老艺人变脸王形象,夺得东京电影节影帝桂冠;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82岁的朱旭在《甲子园》中扮演姚半仙,这是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

  2018年5月,朱旭坐轮椅在上海领“中国话剧杰出贡献奖”,这是其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标签:朱旭;老爷子;演员;人艺 责任编辑:冯一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