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0部门联合主办的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9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这一主题,四川省成都市作为活动主会场,将举办宣传周开幕式、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和网络安全博览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
9月18日,由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主办、四川省公安厅、成都市公安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承办的大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论坛,以及2018互联网安全与治理论坛吸引了与互联网安全相关的各路“大咖”,就网络安全保护问题论道蓉城。
论坛首次发布了 “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2018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了“第十七次计算机病毒和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报告”。据了解,论坛通过人民网等媒体网站和10余家直播平台进行了网上直播,吸引了超过千万网友观看。
两大院士支招:网络可信身份战略 网络核心技术国产化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互联网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环境复杂,导致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不仅体量巨大,而且形态复杂多样,网络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在大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论坛上,各路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从增强相关部门主体责任、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两方面,对信息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共商对策,最终达成了多项共识。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安全面临的严重挑战、网络环境恶化的诸多表现以及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而带来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日益增长,作为国内互联网安全知名专家的中国工程院沈昌祥、倪光南两位院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网络安全研究的学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指出,面对以非法牟利、暴恐、甚至是颠覆政权为目的的网络犯罪行为,应尽快依据
《网络安全法》实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战略,将法定证书与实体生物特征绑定,并经密码运算生成网络身份证件,同时做好网络可信身份的认证工作。这是摒弃过时的“封堵查杀”手段的网路安全重要举措。“进行网络身份可信认证,要做到不能危及实体身份隐私、不改变现有各种认证协议流程、不影响国家法律证件系统安全、不重建国家利用法律证件认证系统基础信息平台等‘四不’,做到维护网络安全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现有认证制度的统一。”沈昌祥说。倪光南院士认为网络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以国产化的核心技术成果、产品,包括国产桌面系统、国产高端服务器和数据库、国产工控系统替代原有的国外技术产品才能实现网络安全的“自主可控”。同时例举了近年来国内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的成果。倪光南表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国产化替代将成为我国网信领域的新常态。”
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洪延青在发言中表示,网络安全法施行以来,其显著特征就是赋予了个人对其个人信息非常强的控制权,“例如,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第四十三条规定,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洪延青说,“在未来,我认为在法律方面还要不断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基线。”
病毒疫情发布:去年我国网络安全状况较为平稳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发布了“第十七次计算机病毒和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
网络安全状况较为平稳,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和移动终端病毒感染率与2016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但病毒感染、网络攻击、信息泄露、勒索软件、网络欺诈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的损失不容小觑。
调查结果显示,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虽普遍提升,但猎奇心理仍然是众多网络安全威胁最有效的切入点。社交媒体成为网上内容传播的重要力量,也成为病毒传播、网络欺诈的新平台。
2017年,我国计算机病毒传播主要途径为通过网络下载或浏览、移动存储介质和电子邮件,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81.55%、36.29%和19.79%。此外,局域网共享、网络游戏、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等也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另外,有13.83%的受访用户表示遭遇过勒索软件。
近年来,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各类安全威胁纷纷向移动终端转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移动终端病毒感染率为31.49%,比2016年下降11.84%。造成移动终端安全问题,在移动终端互联网应用方面,社交软件、浏览网页和金融服务位居前三,而主要途径有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和钓鱼(欺诈)信息。另外,隐私数据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售卖等,导致各种广告推销、欺诈电话严重干扰着用户的工作和生活。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报告建议,各部委应继续联合组织有关专项行动,全面治理网络乱象,打击网络非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各企事业单位也应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参与,形成联动,全面治理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使“依法治网”进一步走向深入。
2018净网行动成果发布:安全治理“打防结合“
18日下午,精彩继续。在2018互联网安全与治理论坛上,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钟忠、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蒋国兴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届论坛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互联网安全的最新指示精神,结合我国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现状,针对行业内热门话题和难点问题,重点聚焦“净网行动”相关话题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中国公共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顾建国的发言秉承上午沈昌祥院士的观点,同时在网络身份认证问题上进一步阐述了电子认证2.0带来机遇和挑战。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安干警分享了2018净网行动的成功案例、经验和意见,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法制处处长李菁菁对2018净网行动的成果、互联网安全治理面临的挑战以及“打防结合”的措施进行了总结。浙报数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南和蚂蚁金服、360等一些著名互联网安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围绕净网专项行动典型案例、网络安全感和满意度社会调查结果、互联网相关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等几个环节激荡思维,迸发出大量优秀的想法和思路。
论坛还发布了10个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据了解,这批案件均为各地公安机关今年3月至5月间破获,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组织网络赌博、通过网络传播淫秽色情、组织跨国卖淫和微信交友诈骗等。
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总体向好
“本次调查的网民安全感满意度满分为5分,最终评价值为3.26,总体处于较好水平。”全国信息网络安全协会联盟有关负责人在2018互联网安全与治理论坛上说。
8月27日至9月4日,全国85家网络安全社会组织共同发起调查活动,了解网民对网络安全内涵与范畴的认知情况和对我国网络总体安全状况的体验与评价,获取相关建议,发布了首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公众网民认为日常使用网络的安全程度在“一般”以上,其中认为“非常安全”和“安全”的共占一半左右。
近年来,我国网络高速发展,网络应用创新持续不断,网民数量大幅增长。报告指出,我国各类网民对网络安全的总体状况给予了较高评价,与2017年相比超过三成公众网民认为网络安全感得到提升,这反映了近年来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网络公司及社会各界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持续投入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
调查发现,我国网民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但网络安全法的普及仍任重道远,有超过一半的公众网民基本不知道网络安全法及其内容。报告建议,作为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整体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应通过持续组织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知识推广传播活动,加强对社会公众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普及。
此外,调查还发现,当前网民对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绝等情况深恶痛绝。公众网民在被问到个人遇到过哪些网络安全问题时,在给出的18个网络安全问题选项中,有16个被选择的比例超过10%。其中,有五成网民表示遇到过网络色情、网络谣言和诽谤、网络诈骗等网络安全问题。对此,报告建议,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是民心所向,政府网信、公安等网络管理部门应搭建起多方参与的网络安全治理合作平台,进一步激发广大网民参与网络安全治理的积极性。
作为论坛承办方,浙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仍将全力配合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办好互联网安全论坛这一推动各行各业的交流平台,努力促进与提高互联网安全与治理的效应,共同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依法合规、健康有序发展。
(综合中国警察网等信息)
- 两部门:安全检查不达标的景区两节期间将停止运营
- 2018网络安全宣传周进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 网安·民安·心安⑪|来成都的社区走一走 刷一层网络安全“防御BUFF”
- 中国网络安全认证认可体系日趋完善 累计颁发证书14000余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