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记者相继深入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农村调研发现,当前部分农村青少年精神状况不佳,突出表现在沉迷网络游戏、奋斗动力不足、对未来缺乏信心等。其中一些人甚至被灰黑色势力所拉拢,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此类问题的出现,折射出当前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还存在不少痛点和盲点,如隔代养育只管温饱不管心理,文化生活供给“少口粮、缺营养”,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等,导致部分农村青少年精神世界出现“荒漠化”,亟待予以关注和破解。
5天学校教育抵不过周末2天“放羊式”管理
家庭教育缺失是记者调研中发现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基层人士表示,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过周末2天“放羊式”管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5+2=0”的现象。
河南省开封市杏花营镇中学9年级2班班主任许盼盼认为,家长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一年到头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有些孩子近乎处于失控状态”。
在部分农村,随着大量年轻父母外出务工,隔代养育现象极为突出。在湖北恩施市义工协会结对帮扶的358名农村青少年中,70%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会长向波介绍,这些家庭能让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提供什么精神文化生活,有些孩子还要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很多孩子缺乏爱和引导,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个别甚至发展到通过偷东西寻求刺激。
即便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隔代养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校长李桂平告诉记者,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达,镇上基本没有留守儿童,但是家长都特别忙,顾不上照顾孩子,导致学校里的一部分学生属于隔代养育,“思想引导方面严重不足”。
打个篮球没场地,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不健全
——缺设施。文体活动场地不足,硬件建设差距明显。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该州文体新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州尚有1009个村无文体广场,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极不适应。在恩施州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家界村,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看书写作业累了,想打篮球,却没得场子。”
——缺活动。记者在部分农村走访发现,广场舞之类的文娱活动渐成风尚,但是青少年并不感兴趣。一些基层干部坦言,受能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借助外部力量,农村很难组织起常态化的吸引青少年参与的活动。
——缺产品。“村里偶尔会有送戏下乡和送演出下乡,戏从来不看,根本看不懂;文艺演出有时候会看看,也觉得没啥意思。”陕西省蓝田县沟口村24岁村民王立说。
——缺管理。调研中发现,村级组织对既有的一些文体设施如农家书屋的管理,存在疏忽的情况。共青团恩施州委副书记沈灏然透露,如今的一些农家书屋利用率低,原因在于图书更新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村级组织对一些文体场所的管理也存在类似问题。
——缺人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一名中学校长认为,体育、音乐、美术老师是农村师资队伍的薄弱环节。而且,这些老师年龄也偏大,往往对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把握不够精准。
既便利又戕害,手机成为一把“双刃剑”
家庭教育捉襟见肘,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不健全,网络不良信息便乘虚而入。湖北恩施市沙地乡楠木园村的80多名小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相当一部分人酷爱手游,缺乏有效管束。一名12岁的学生周末每天至少玩12个小时手机。
“从一些打架和偷窃的案件看,手机游戏和视频中的相关暴力、犯罪等内容,对青少年行为影响较大。”恩施州建始县公安局高坪派出所所长匡万涛告诉记者。
“2017年,一名城乡接合部在校女初中生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社交软件,认识了社会青年并发展到线下见面,最后受到性侵害。”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检察院刑事检务三部检察官助理陈晴说,案件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在该女生的同学中,通过手机交友早恋的不在少数。她们甚至会攀比交友数量,而对危险性认识几乎为零。
据新建区检察院介绍,近年来,来自城乡接合部的乡村青少年渐成涉违法犯罪案件主体,网络不良文化接触和法律知识缺失,以及精神生活贫乏是主因。河南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通过对省内2000名未成年犯罪进行调查后发现,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
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优质、更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一是多方联动,培养“智慧父母”。“孩子身上深深印着家庭文化的影子,培养‘智慧父母’,对农村来说任重而道远。”江西省玉山县双明镇中心小学校长周延芳说。她与淄博市张店区第五中学校长程明华共同建议,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如果学生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应加强联结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各方的监管作用,共同做好乡村青少年的文化供给工作。
二是构建系统性的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韦庄镇高刘庄专职主任苗秋菊、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学会原会长许建国等人认为,应多管齐下,从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文娱活动组织动员、专业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性的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
向波、山东省淄博市皇镇文化站站长高兰义等人认为,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热心人士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公益活动团队乃至青少年协会,利用假期多开展一些活动。
河南省开封市杏花营小学校长张红艳、江西省玉山县双明镇下喻村党支部书记王樟贵等人建议,应让家风教育和乡风传承进村入户,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三是让手机从网游“玩具”回归为学习“工具”。国家电网湖北来凤县供电公司驻该县旧司镇龙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谭学吉等人建议,可以研发一些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网络文化产品,以满足他们娱乐、学习和成长的需要。腾讯互娱市场总监罗施贤认为,应开展试点,推动功能游戏在农村地区的使用。(记者谭元斌双瑞闫祥岭秦宏杨一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