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家长有些自以为是 专家支招:五大办法有助于亲子沟通,以建设和谐家庭
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减少亲子双方不必要的矛盾,更可以有效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有二至三成学生表示,家长在亲子沟通的某些方面表现不佳。
现状
超两成家长从不与孩子谈心
本次调查显示,部分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与自己进行沟通。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我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34.0%的四年级学生和34.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一起谈论电影或电视节目”。这表明,部分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足。
专家观点:亲子沟通是建立和维系亲子关系、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父母与子女通过沟通交换信息、观点和情感来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亲子沟通状况是反映家庭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学业表现、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均有较大的作用。
家庭日常交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家庭日常交流不仅有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良好亲子关系,还有利于孩子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不重视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
本次调查发现:在家庭日常交流中,部分学生报告家长没有教自己“做人的道理”、“安全知识”、“法律常识”、“传统文化”;其中,与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安全知识”相比,家长与孩子进行“法律常识”、“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更少。
9.2%的四年级学生和5.7%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9.5%的四年级学生和11.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教孩子安全知识,25.2%的四年级学生和35.4%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30.2%的四年级学生和35.0%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给孩子讲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专家观点:调查显示,家长们很重视让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重视孩子的人身安全。其实,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孩子的发展也大有好处,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家长在家庭日常交流中要适当地加强与孩子在这些方面的交流。
部分家长不尊重孩子
13.3%的四年级学生和10.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我做错事时,家长总是不听解释就批评我”,10.7%的四年级学生和8.2%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认真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15.4%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认真听我把话讲完,总是打断我”,17.4%的四年级学生和14.4%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当我和家长有不同意见时,家长从不允许我表达自己的观点”,19.3%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要求我做某件我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会向我耐心说明理由”。
专家观点:进入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在与父母相处时希望得到尊重。若父母此时采用过于控制、专制等不尊重孩子的教养方式,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因此,家长在与青春期孩子互动时更需要注意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尊重孩子是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指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家长充分尊重孩子,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导、理解家长,也更愿意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对策
你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吗?
常常有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喜欢和大人沟通,但是,你了解孩子不愿意交流沟通背后的原因吗?你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吗?近日,重庆晨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组家庭,看看他们的沟通状况如何。
孩子比想象中知道得更多
二年级的航航是一个乐观开朗、很外向的女孩,有时甚至被妈妈贴上了话痨的标签。
她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缠着爸爸妈妈聊天,但不会聊关于学校的事情,而是聊自己看过的书中的人物。她每次看完书都喜欢与父母分享,比如举出两个人物,或者自己喜欢的两个物品,让爸妈进行选择,并且会强烈要求他们说出喜欢的理由。航航觉得和父母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航航的妈妈有时候会很配合,但更多时候因为工作一天很累,回家后还要料理家务,对于航航的问题总是敷衍了事。“其实有时候反思起来,确实做得不好,一天下来精疲力尽的时候,真的无心回答她的各种问题。”
航妈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成熟程度其实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有一次航航问妈妈“要是有个很帅的男孩子拿着钻戒向我求婚,答不答应?”航妈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惊讶,但还是进行了正面引导,稍稍渗透了一些婚恋观。
也是从这次开始,航妈开始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再累也要与孩子沟通,去了解她每天到底在想什么,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喜欢聊的内容不在一个频道
上初中的小白偏爱汽车设计,家里摆满了汽车模型。每次设计出好看的小汽车总会第一个让妈妈看,妈妈也会对此进行点评。
“但是如果我不主动找她,妈妈是不会来主动问我这些的。”小白说,妈妈跟自己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今天去这个辅导班,下周给你报了数学班”之类的。
因为工作原因,爸爸经常不在家,小白与爸爸沟通的机会很少,因此小白也养成了只依赖妈妈的习惯。
现在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回到家中基本就是做作业,“而孩子就偏偏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跟我说话。”面对这种情况,白妈选择无视或者直接批评孩子。
小白妈妈用“语言加武力”形容自己和孩子的沟通,她承认自己脾气不是特别好,很难静下心来与孩子聊天。
除此之外,小白妈妈觉得,自己和孩子沟通时,话题基本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她喜欢和孩子聊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小白则喜欢除学习之外所有的话题,这也让白妈感到苦恼。
交流失败不愿沟通
小学三年级的诺诺表示不愿意与父母聊天,因为她觉得妈妈对她说的话总是爱理不理。
诺诺有些小淘气,回到家有时候会搞一些小破坏,妈妈就会严厉批评她,现在,诺诺对妈妈多少产生了一些恐惧心理。
诺妈在诺诺写作业的时候,会主动过去进行辅导,但是诺诺都不愿意听,会用“你又不是我老师”这样的理由拒绝妈妈。诺妈很担心这样长期下来,诺诺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再大一点,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就更难教育了。”
因此,诺妈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脾气,以及和诺诺说话的语气,但是,诺诺每次写完作业,就自己在房间里玩,根本不给妈妈留一个交流的空间。而她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时,很开朗、很开心。如今,诺妈还没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改变现状。
每天接送沟通畅通
李女士是全职宝妈,每天接送孩子,因此沟通的时间很多。李女士的儿子肉肉上小学四年级,每天说得最多的就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印象深刻的事情都会分享给妈妈。
在学习方面,肉肉也会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交流一些学习心得。当然如果表现好的话,会主动提及,为了让妈妈给自己一些奖励。李女士最关心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肉肉比同班同学年纪稍微小一些,担心成绩会落下。
除此之外,李女士会经常引导孩子和自己说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地方。“因为我发现他经常和我说好的一面,我怕这样下去他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
这样积极的沟通,让李女士和儿子的感情很好,她总是亲切地称儿子是“贴心小棉袄”。但是她发现了问题:儿子和爸爸的沟通不多,这个问题成为李女士今后想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营造温馨的家庭交流氛围
刚上一年级的瑶瑶,会经常和爸爸妈妈沟通。聊天的话题也是多方面,比如学习上的事情、同学、老师、动画片等等。瑶瑶觉得,爸爸妈妈就是她的大朋友,“是好朋友就要经常一起聊天。”
瑶瑶有这样的感受,是有原因的。瑶瑶的父母是个体户,总是很忙,但是也总会抽出时间来陪瑶瑶。有的时候,爸爸早上出发去店里时瑶瑶还没有醒,他会写一张小纸条,比如“瑶瑶今天上学好好表现哦”之类的话,即使很简单,也会让孩子感到很温暖。每天晚上是瑶瑶练习吉他的时间,爸爸即使不能陪在身边,也会通过视频观看孩子弹琴的样子。有的时候进步很大,瑶瑶就会主动给爸爸弹奏一曲。长期下来,瑶瑶也养成了给爸爸妈妈准备礼物或者小惊喜的习惯,家庭氛围很融洽。
瑶瑶爸爸说:“千万不要因为忙,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
专家建议
市级骨干、星光学校老师庞飞说,作为家长,要更多地了解小孩子的心理和身心,这才是更好教育的基石,这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石。
亲子沟通是和谐家庭建设的最好组成部分。亲子沟通也是有方法的。
第一,氛围营造。可以在家中或者户外进行,在比较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家长无论遇到什么,都要放松自己的身心,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
第二,选好主题。每次交流最好确定一个主题,比如学习习惯、最近的热点、兴趣艺术等,也可以是日常交流。最好选择一个小切口,一次交流有一次收获,从思想上、方法上有针对性地提升。
第三,形式多元。亲子沟通并不一定只是语言上交流,一起运动、一起旅游、一起做饭等都是一种沟通,在各种多元的沟通中,润物无声,悄然生成。
第四,形成常态。每周、每月一次的常态交流,比如在散步时的分享也是可以的,让孩子习惯与家长交流。
第五,快乐记录。家长可以用多种方式记录与孩子沟通的内容,比如为孩子开通QQ空间,有意思的微信等,成为永久的纪念。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