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智能化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未来,你在银行取款,不仅要刷脸,还要刷刷你的“指静脉”
机器人、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等智能设备林立;采用人脸识别、生物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对客户身份识别与网点设备的智慧联动……这并非电影,而是一家无人银行的日常操作。未来,你在银行取款,不仅要刷脸,还要刷刷你的“指静脉”。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中得到深度运用,并为人们创造了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揭秘无人银行
VTM承载背后各种黑科技
机器人、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走进位于上海市九江路的建设银行支行首先看到的都是各种智能设备,为你办理取款、转账汇款、个人贷款申请、产品签约等业务的不是网点工作人员,而是各种智能机器,你只要点点屏幕,并通过刷脸、指纹等生物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身份识别与网点设备的智慧联动,完成各种操作。
发生这些场景的就是一家基于“智能化”的“无人银行”:各种自助机承担了90%以上传统网点的现金及非现金业务,对于VIP客户的复杂业务还专门开辟了私密性很强的单独空间,可在这里通过远程视频专家系统由专属客户经理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如此高度“智能化”,是如何实现?原来,远程视频柜员机(VTM)是“无人银行”各种黑科技和智能化服务的主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用户操作的主要平台。但它并不仅仅是一部自助设备,而是通过远程柜员的视音频通讯平台。记者了解到,VTM是一款以高速现金识别与处理技术、生物特征识别与处理技术、音频、视频通信技术等为核心,多种功能模块集成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通俗来说,VTM就是一台“ATM+人工柜台”功能的智能设备。它既有ATM的所有功能,并通过搭载多功能的智能化模块。
为“无人银行”做软硬件配套的广电运通总经理叶子瑜介绍:“‘无人银行’的实现,首先要确保安全,在研发生产阶段,智能终端需要进行上千项严格的测试,并通过国内外多项行业标准认证。其次,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相对成熟的科技成果,需要经过严苛的测试,确保可靠性。最后,需要整合并融入机器人、VR、AR、人脸识别,语音导航,全息投影等前沿黑科技。”
走入无人银行
平均15分钟就搞掂
一直以来,“去一趟银行,半天时间没了。”“拿个号,前面只有两个人,硬是等两个小时。”这些都是消费者对传统银行的吐槽。严谨、强调流程……让传统银行办事并不省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刚好解决传统银行的痛点: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从而降低金融服务门槛,这些变化正是金融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点。
“未来的金融服务是全方位的,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预约,用户在预约时间前往银行网点,大堂经理就知道你是谁,知道你想要办理的业务,并引领你前往相应的智能终端。VTM虽是机器,但功能齐全。”叶子瑜说。VTM在改善传统金融设备“机械化服务”的同时,更创造了一种柜员集中化办公模式,有利于银行实现专业化培训和标准化服务,在降低渠道拓展成本的同时,更建立起银行统一的对外服务视图。
广发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安装VTM后,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柜台分流率,非现金业务基本都可以在VTM上完成操作,将会减少繁忙时段客户的等待时间;同时,后台服务由总行统一管理,可提供24小时受理能力,进一步便利了客户。
而VTM的普及,与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息息相关。“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在国内主要城市的银行里,都能看到智能终端的普及。”广电运通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刘梦涛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最显著变化是效率的提升。“在不远的将来,去银行办事,平均15分钟就能将事情办完。”
以人工智能为首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蓄势待发。近年来,广州市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而智能装备产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逐步涌现,像广州明珞汽车装备、广州瑞松科技等系统集成商的实力在国际或国内领先;广电运通ATM销售量稳居国内市场第一,其开发的证核验终端包含人脸检测、人脸分析到人脸防攻击测试的功能,远程视频银行系统(VTM)则集成了指纹、指静脉、手掌静脉识别、视频面对面交流等技术。
传统ATM
陆续实现“刷脸取款”
据了解,目前“无人银行”还只是小范围推广,预计还需要3~5年时间才能实现普及。而人脸识别技术的迭代升级,“刷脸取款”已经出现在传统ATM机上。早在2017年底,广电运通为福建省农信社提供了包括人脸识别算法及硬件在内的整套解决方案,“刷脸取款”服务便在福建省晋江农商银行上线。客户不需携带身份证、银行卡,不用网银预约,只需站在ATM机前,“刷脸”就能取现。
“刷脸取款”采用最新的红外双目活体检测技术,将人脸识别、手机号码、密码验证统一起来,建立多重安全保障。为降低安全风险,目前“刷脸取款”单笔及单日累计取款金额分别控制在2千元、2万元以内。
与传统取款相比,“刷脸取款”全程不使用银行卡,大大降低了银行卡被复制、被盗风险,也避免了ATM机吞卡给客户带来的不便。
福建省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刷脸取款”是提升银行科技服务水平的一大创新性尝试。除福建省,上海、深圳等多座城市正在加快“刷脸取款”功能推广。不仅限于农信,广电运通刷脸取款服务还进入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业内人士提醒,要与“在线支付”竞争,提升年轻人的“使用”频率,传统金融机构必须革新。赋予银行更多智慧,为“金融”插上“AI”的翅膀,这是广电运通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可靠性与耐久度,是“AI金融”能否持续运营的关键。叶子瑜表示,“目前,我们的智能视频/语音、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在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应用数据及场景应用成功案例。”
给安全加个保险
“刷脸”+“指静脉”
“未来银行”讲求的是更好的业务应用、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现在流行“刷脸”,但容貌相近的双胞胎,就可以“代办”或者“冒领”?又或者同一个人,因为“女大十八变”而不被“智能”系统所认可?这些都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
目前市面上针对人脸识别的欺诈手段多样,仅从单点的技术无法满足防范攻击的需要,必须得有从软件到硬件的整体解决方案。
双目摄像头就是一款由广电运通研发的人脸识别专用摄像头。它采用可见光和近红外两种光谱进行成像,将会根据在不同光谱下的特征对比等来判断当前人像是否为有效的活体。算法基于多区域局部关键块的深度学习建模技术,在海量的场景样本上训练活体判别模型,获得了业界领先的算法技术指标。
活体检测技术可在1秒内完成结果判定,针对视频攻击的拒绝率为99.9%以上,针对照片攻击和面积攻击的拒绝率均超过99.9%。这种应用了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安防、便民等场景里,实现刷脸过闸,甚至是刷脸取款、刷脸取物。
更为关键一点,“刷脸”只是作为身份核验因素之一。在短时间内,在“刷脸”同时,仍然会有卡号、密码等传统的身份校验方式。未来,更创新的技术将进一步改变人们取款的方式:“刷脸”+“指静脉”为身份核证加上“双保险”。
据了解,同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静脉不会遗失、不会被窃、无记忆密码负担;不受表皮粗糙、外部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适用人群广,准确率高,不可复制、不可伪造。更为关键,指静脉识别更加便捷,用户使用愉悦性要高于虹膜识别。“使用虹膜识别,眼睛近距离看着仪器,用户会有压力,毫无愉悦感可言。”刘梦涛说。
【知多点】
指静脉
不是指纹
所谓“指静脉”并不是简单的指纹采集。指静脉识别是静脉识别的一种,通过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手指静脉分布图,从手指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近红外光线照射,利用CCD摄像头获取手指静脉的图像,将手指静脉的数字图像同存储在主机中的手指静脉特征值比对,采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手指静脉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
人工智能时间节点
市场预测
2019年
艾瑞咨询认为2019年增长至344.30亿元
2025年
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
2030年
普华永道认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达15.3万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中国预计将获益7万亿美元,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受益国。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和前景
2030年 中国
2030年,中国有望通过人工智能带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医疗、治安、城建等10万亿人民币的产业规模,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025年 广东
到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
2030年 广东
到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2019年 广州
到2019年,预计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记者观察】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正在由“弱”变“强”,从简单应用向复杂应用进化,那么,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叶子瑜、刘梦涛给出的答案是否认的。在“2018中国(广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暨高峰论坛”上,腾讯CEO马化腾、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杨强、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主席A Min Tjoa、德国工业4.0研究所负责人Holger Flatt等大咖一致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典型特征是应用驱动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需求下,牵引、辐射、渗透于各行各业,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率。
在他们看来,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反而是服务于人类的。正是因为有人工智能的出现,人们才能从那些繁琐、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培训和成长去从事更高价值的岗位。同时,虽然一些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是同时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也催生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并且收益更高。就目前发展来看,AI正在朝着好的一方面前进。
作为人工智能的入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持续升温,并率先金融领域深入落地应用。在通往人工智能的“赛道”上,中国企业不是起步最早的选手,但却是最努力的选手之一。凭借自身的硬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广州人工智能企业们将继续拓展生物识别、智能语音、大数据等人工之智能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推动中国企业的智能化升级。
而“广州创新+人工智能=广州‘智’造”。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广州制造企业纷纷喊出这样的“口号”。这一公式是否成立,有待市场验证。但不可否认,广州的人工智能不仅没有停留在PPT上,而是进入量产阶段,并开创性将“强智能”与“强应用”覆盖到金融、交通、安全及零售、文旅、政务等便民领域,让全国乃至世界看到广州“科创”的力量。(文/记者周伟力 图/记者苏俊杰)
- 互信共治 此景可待——写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之际
-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让未来生活充满“科技范儿”
- 郭树清:推动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 坚决消除金融服务民企的隐形壁垒
- 人工智能大咖齐聚乌镇 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