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布《承办<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南宁市将实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向社会提供全免费开放服务。
近年来,广西紧紧抓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契机,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增强活力,提高效能,积极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公共文化五级网络不断完善
"如今这里可热闹了,俨然成为党建、农业和旅游三链协同发展的综合体。"在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镇安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不断有村民在这里出入。这里不仅有书屋、棋牌室、舞台等文体设施供群众平日娱乐休闲,还融入"服务惠民"的一系列功能,成为该村服务村民,推进乡村旅游,进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据了解,以"六个一"为标准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广西各地稳步加强。截至目前,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24.31亿元,建设11522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广西80%的行政村,并实现对全区14个民族自治县、边境县行政村的全覆盖,走在了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前列。
在自治区层面,文化设施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广西博物馆改扩建项目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场馆的相继动工和投入使用,首府南宁作为广西文化中心的功能更加完善。与此同时,全区各市文化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钦州市图书馆、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桂林市博物馆等一批新的文化场馆正式投入使用,部分未达标的设区市群众艺术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新建或改扩建工作也在逐步推进。
"未建成或未达标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将逐步纳入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并安排15亿元的专项资金,同时,我们还为21个区定贫困县文化馆、图书馆配备流动图书车和文化车,以此不断建立并完善我区公共文化五级网络,优化其服务效能。"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说。
让文化艺术扎根基层
11月11日晚,在南宁民歌湖畔举行的"与明星同唱"2018年南宁市百姓歌圩麦霸挑战赛进入第四场导师建队赛,随着赛制推进,赛事愈发火热,一次次掀起群众性歌唱活动的高潮。
2016年,广西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打造"5.23全民艺术普及日",致力构建"一个核心、四方驱动"的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格局。以全民艺术普及为核心,广西相继推出和打造桂东地区"粤剧节"、桂西地区"民歌湖百姓大舞台"、桂北地区"三月三鱼峰歌圩"、桂南地区"魅力北部湾"等具有地域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18年"全民艺术普及日"期间,全区各地市的文化场馆开展惠民演出、公益培训、交流讲座、艺术展览、成果展演、普法宣传等各类活动达到100多场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并予以高度评价。
在广袤的乡村基层,广西有针对性地开展轰轰烈烈的"送文化""种文化"活动。
以"一村一场文艺演出"为目标,广西各级文化系统通过上级派送、乡镇组织、村级自筹自演等形式,每年将近2万场的文艺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唱响八桂中国梦 艺术精品到基层"惠民演出活动,文艺院团深入到农村、学校、工厂、部队、社区。据悉,2017年,该活动共送出演出4878多场,同比增长81%。此外,广西连续5年举办基层群众文艺会演,通过层层选拔优秀作品、展演交流、惠民演出,让文化的细胞深植到了百姓中。
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专管员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得到壮大。"百色市右江区文体广电局的一名文化工作者感慨地说。得益于《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的通知》的发布落实,基层公共文化事务实现了专人专管。不仅每月的专管员津贴按时足额发放,而且每年通过集中授课、学习观摩、技能比武、人才表演等多种形式对专管员开展集中培训,大大激励了专管员的积极性,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也随之提高。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广西坚持完善机制建设,各项保障制度不断健全。201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并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明确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的保障底线,该《实施意见》成为全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随后,为推动《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自治区文化部门推动各地市陆续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制定并公布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搭建了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框架,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形成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近两年,为了促进具体工作的推进,广西还陆续出台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广西"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构建覆盖全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