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萧山衙前一户贫寒家庭长大的农村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幕,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机遇:1981年我被选入村办珍珠养殖厂工作。为了育出优质珠,我下河摸蚌、育蚌繁苗、引进新品,什么苦都吃,4年后,我创办了珍珠饰品工艺厂。
“天一亮就一万,奋斗十年添个零”。当时,受到鲁冠球前辈的影响,我决定寻找新的创业梦想,于是1988年我购入14台织布机,准备在纺织领域干出点名堂来。当布厂办得顺风顺水时,受衙前镇党委书记的请托,我先后接手了两家濒临倒闭的镇办企业。亲友们一致反对,我思前想后,决定冒险一试,于是自筹资金,咬牙接手了两家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家企业最终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1992年,我当时就暗立志向,既然选择了实业,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做精。机遇往往与危机并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纺织业遭到空前打击。我费尽口舌,统一了董事会成员的思想,艰难地作出了印染公司停业转产这一壮士断腕般的抉择。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恒逸集团便是这么产生的。为了鼓舞士气,当时我在厂区拉起横幅:“让中国悠久的纺织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再次闪烁耀眼的光芒!”
1999年前后,加入WTO日益临近,国家逐步放宽了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条件。我感觉到这是一个进军聚酯行业的切入点,于是与中学同学项兴富——兴惠化纤董事长一拍即合,从竞争者变为合作者,合资上马聚酯熔体直纺项目,这也成为恒逸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改变了我国多年来聚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之后,我将目标锁定在聚酯的上游原料PTA上,访遍了国际知名的PTA供应商。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历一波三折后,通过和萧山另一家化纤企业合作,在宁波、大连和海南三个项目上,我们拥有了PTA定价的绝对“话语权”。
2014年,我将目光朝向同行鲜有尝试的国外,锁定文莱作为恒逸集团“走出国门”的第一站。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文莱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恒逸文莱大摩拉岛石油化工项目被写入两国联合声明。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方向。
适应时代的变迁、技术的革新,一直是我创业的方向。自2017年以来,我不断加大对生产流程的智能制造投入,建设智慧恒逸一体化平台,打造智能制造“黑灯工厂”。要想走在行业前列,一步也不能落下。
改革开放为我们这一代创业者提供了机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我们这代浙商的人生写照。商海沉浮,我深感自己是农民又不是农民:不能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后代,不能丢掉农民的朴实勤劳;但是,中国的乡镇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一定要突破“小农”框框,不能目光短浅、圈子狭小。40年风雨兼程,未来我还将继续抓紧时代机遇,引领行业变革,推动我们的民族企业在国际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