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黎巴嫩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地医院内,维和官兵在义诊活动中告知当地居民用药注意事项。杨双权摄(新华社发)
在肯尼亚内罗毕,一名中国志愿者教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剪纸。新华社记者 王 腾摄
在土耳其安卡拉的株机-MNG公司,一名员工在新生产的地铁车厢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秦彦洋摄
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2018年,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国外交用一张十分亮眼的成绩单,提振了世界的信心。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日前在2018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所说:“中国外交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不为任何迷雾所惑,不被一切风浪所阻,稳健而又坚定地沿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劈波斩浪、砥砺前行。”
2018年,于世界而言,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年。世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单边保护主义不断蔓延,现存国际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传统热点纷争挥之不去,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难题接踵而来。
身处迷局之中的世界亟待一名充满智慧的舵手,拨开云雾,引领航向。中国勇挑重担。
主动设计 全面开花
回望2018年中国在国际舞台留下的身影,不难发现,无论是主场外交还是周边外交,无论是在多边平台还是在双边场合,中国外交可谓全面开花。
扩大开放,这是2018年中国外交打出的一张“王牌”。从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到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从9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到11月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年,中国主场外交高潮迭起,扩大开放的信号频频释放。
“2018年,中国在外交上主动设计,进行议程设置,引领议题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看点。同时,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外交贯穿全年的一个关键词,这也是中国针对当前国际形势给出的一个总答案。中国希望加强开放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维护多边机制的信号非常清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外交学院教授高飞也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2018年,结合主场外交和多边外交,中国做了多件大事。其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中,中国以进博会为标志,不断扩大开放,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稳定与发展,为世界增加了确定性”。
维护多边主义,这是2018年中国外交不懈努力的方向。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巴新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等国际多边平台,中国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为推动各方维护多边主义及全球主要多边机制的中心地位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多边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国集团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主要多边财金经贸机制的地位也受到严重影响。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多边机制的各项议程,在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诸边机制中发挥引领作用,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中国外交在2018年取得的突出成果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也认为,“2018年,中国外交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以规则为导向的国际秩序,从原来的顺势而为,到如今的谋势而行,提出的合作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国际社会的认同,具有鲜明的特色。”
扎紧“朋友圈”,这是2018年中国外交的重要成果。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习近平主席参加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对俄进行“点穴式外交”,有效提升两国关系,也展示出两国共同维护世界战略平衡稳定的积极姿态。中欧关系势头良好,携手成为维护世界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
此外,中美元首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对外释放了两国关系发展的积极预期。
“中国周边外交也收获颇丰。习近平主席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的‘东湖会晤’非常成功,使中国和最大的邻居国家关系出现转圜。朝鲜半岛在积极推进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精神成为实现地区和平的重要方式。中日关系等其他周边关系也都有普遍改善。”王义桅说。
还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堪称中国外交的“南南合作年”,从中拉、中阿到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同发展中国家集体对话实现了全覆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各地区都愿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伙伴。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他们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拓展经贸合作的可能性更大了。”高飞说。
引领航向 不负期待
中国外交积极进取,源自与日俱增的国力带来的满满自信,也源自波谲云诡的世界寄托的深切厚望。
2018年,于中国而言,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今年是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站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从过去更多地适应国际变局,到如今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开拓进取,凭借自身力量塑造发展环境。”苏晓晖举例称,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地区问题上,中国都明确表达自身立场,力推地区和平发展。
王磊也认为,中国外交表现活跃,成果显著,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基于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经济在2018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且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为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全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空间。“美国奉行‘美国优先’,欧洲各国自顾不暇,西方缺乏‘领头羊’。中国长期体制稳定、政策稳定,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一个确定的力量,因此世界对中国寄予更多期待。”王义桅说。
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中国应对世界变局、战胜各种挑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让世界对中国外交更加充满信心。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在2018年能够沉着冷静应对世界变局、积极有效取得丰硕成果的有力思想保障。”王磊说。
苏晓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核心。“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期待的世界应有的样子。我们认为,世界的发展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在这一核心下,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回答了如何与其他国家相处的问题,并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进博会等一系列公共产品,在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孟买)前主席苏廷德拉·库尔卡尼也认为,中国领导人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思考问题,主张各国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这表明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
“中国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有坚定的领导力量,追求多边主义、奉行合作共赢的政策选择顺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代要求,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2018年中国外交表现出众的根本保证。”高飞说。
中流砥柱 尽显担当
即将过去的一年,世界变化错综复杂。让人安心的是,中国的责任和担当始终不变。通过在各大外交场合发出“好声音”,中国为世界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和新动力。
“在国际社会面临多重挑战的情况下,中国成为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合作发展的中流砥柱。”高飞认为,这是2018年中国外交对于世界而言的最大亮点。
一直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的角色清晰明确——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018年,这些角色更加突显,获得世界多数国家的由衷认可。
在朝鲜半岛、阿富汗、叙利亚、伊朗、乌克兰、巴勒斯坦等其他热点地区,中国同样积极斡旋,力促矛盾缓和,维护地区和平。这些都是2018年中国为世界和平所作贡献的有力例证。
为期5天的进博会交易采购取得丰硕成果,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新加坡《联合早报》称,这个国家级博览会被视为从“中国制造卖全球”向“中国市场买全球”转型的标志性活动。5周岁的“一带一路”倡议继续走深走实,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这些都是2018年中国致力于全球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各国关心的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这一问题上,中国始终态度鲜明,主张将改革重点放在“维持世贸组织基本宗旨和原则”、“照顾大多数成员利益”的基础上,表明应强化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更好地促进全球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这是中国维护国际秩序并且努力使其更为完善的用心付出。
回顾过去一年,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护经济全球化、推进世界共同发展发挥着引领性作用。”王磊认为,如今的中国,是全球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全球多边治理的引领力量。中国在世界主要多边舞台倡议和推进全球发展议程,持续努力推动国际合作,为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苏晓晖认为,2018年,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还展现出两个尤为突出的特点:“一是在与其他国家交流分享发展经验、发展道路时更加自信。中国的发展模式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选择。今年,习近平主席出访阿根廷、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等拉美国家及太平洋岛国时,中国的成功经验成为一个重要的讨论内容,这些国家对此很感兴趣,希望学习借鉴。二是在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一些国家不愿承担国际责任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承担责任、推动国际合作,展现出对人类命运、人类发展的担当”。
在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看来,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实践,“将改变全球治理体系的本质,并带来体系运作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这将是历史性的大事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