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青年婚恋新姿态,不爱配对爱交往
2019年01月29日 08:42:42 来源:半月谈网 董小红 赵丹丹

  大学人际交往课火爆,年轻人自我意识提升;公园相亲角变成“聊天角”,罗列条件、明晰要求“看对眼”的成功率很低……两代人的婚恋观悄然分道,年轻人婚恋呈现新姿态。

  大学两性交往课火爆

  “如果让你拿出一件喜欢的东西跟心爱的姑娘分享,你愿意拿出什么?”一个女声轻轻询问。

  “那……那我把大学物理书给她看。”一个清脆的男声迟疑着回答。

  话音刚落,周围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这是西南交大《爱上双人舞:两性交往与相处的艺术》上课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让年轻人学习心理学、法律等相关知识,多练习与人自然交往。2018年秋季,西南交大开设的这门课程人气爆棚,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在选课系统里,课程上线不到5分钟就被抢完了。”这门课的授课老师、西南交大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副教授高飞说。

  “上了这门课,我变开朗了,更能自然地处理与别人的关系。”18岁的大二学生曹鑫说,这门课不仅让他学习了很多与异性交往的技巧,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许。“以后我要找一个能够促进互相成长的伴侣,在那之前,我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飞说,这门课并不仅是狭义上的教大家“谈恋爱”。“年轻人为什么觉得谈恋爱难?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也不知道如何谈恋爱。”在高飞看来,谈恋爱需要“头脑+情感”并用,而不能以为恋爱是自然而然就会的事情。

  条件“配对”难成功

  在很多大城市的公园里,都有一个相亲角。年龄、职业、收入、房产……一个个条件分门别类、罗列明晰,有的还有照片,相亲帖挂满相亲角,旁边站着满脸渴求焦虑的年迈父母。

  在成都人民公园,这样的场景每周末都会出现,但是真正能依靠相亲角“配对”成功的却不多。

  “成功率太低了,现在也有点看淡了。”吉林长春的张阿姨无奈地说,“其实姑娘自己也不愿意这样被‘公示’,但是眼看着她就这样成了别人口中的‘剩女’,我们当父母的心里急啊!”

  张阿姨说出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面对不少30出头的年轻人连恋爱都不谈、甚至觉得跟父母过一辈子也很好的状态,不少父母冲上一线给孩子找对象。

  但是,一些年轻人对父母的努力并不领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恋爱婚姻都需要缘份,像父母那样比对一项项条件,成功率几乎为零。”32岁仍然享受单身生活的吉林姑娘李女士说。

  婚姻已非必需品?

  在不少年轻人看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社会对于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日渐包容。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经济地位的上升,也让年轻女性在面对恋爱和婚姻时有了淡定的底气。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只有0.88%的女性进行大学本科学习,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5.76%,涨幅近6倍。

  成都市民侯女士已经到了传统观念中“当嫁”的年龄,但她对于“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的观念不再相信:“人生一世不容易,我更愿意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这一生。”

  长春市心理医院心理专家燕利娟分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注重自我感受,希望被爱、被懂得,却很少愿意为对方着想,这导致不少年轻男女很难找到适合的对象。

  燕利娟说,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感情模式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家庭温暖、父母相爱,子女比较容易走入婚姻。相反,子女在婚恋中就往往表现得比较消极。

  “我想请年轻人知道,生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不完美的生活才是常态,次优选择也许更明智,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接纳。”燕利娟说。

标签:年轻人;相亲;恋爱;成功率 责任编辑:汪江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