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集镇居民唐来宝就开始收拾自己的唢呐。
唐来宝原是当地一所学校的老师,因为一直喜欢吹唢呐,6年前退休之后,逢年过节经常和附近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搭班子在村里唱戏。很快,就有人邀请他去当地红白喜事吹唢呐。唐来宝回忆,那时,自己基本每周都会参加活动,也能赚不少钱。
2017年开始,天长市逐步实施“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活动。对婚丧市场和行业进行整顿,全面规范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为,唐来宝被村干部找上了家门。“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唐来宝说,“后来村干部一遍遍解释,我才知道,其实是政府希望我用自己的唢呐为乡亲们多做点事儿。”
唐来宝口中的“多做点事儿”,其实是创作新作品。
据天长市文明办副主任毛在玉介绍,天长当地盛行扬州小戏等多种戏曲,文艺气息浓厚,不过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婚丧现场进行低俗表演的情况。为此,天长市一方面加强文明宣讲,另一方面,希望得到“唐来宝”们的帮助,创作符合时代气息的新作品。
毛在玉表示,天长市根据本地风俗和实际情况,为本地大约20多个表演团体专门编制了曲目库,方便有需要的居民和相关行业从业者选择表演。“现在我们演奏的基本是传统戏曲,也会将一些流行歌曲元素融入其中,每周六我们还会自发组织一些文艺活动。”唐来宝说。
变化远不止这些。
“以前,家家户户都想大办红白喜事,难免存在攀比之风。”毛在玉说,“另外,由于缺乏监管,婚丧行业存在漫天要价、随意收费的情况。现在,政府制定了收费标准,一般一天200元左右。”唐来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以前的风俗,一般要请四五个人,连续四五天,每人每天价格不低于150元,算起来,仅此一项就要花费3000多元。“现在,表演时间缩短了,每家1500元左右就能把事情办完。”
“移风易俗很难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像唐来宝这样的群众起到带头作用。”毛在玉说,“未来,政府会逐步引导他们加入到文明实践的队伍中来,通过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新风。”
- 告别“人情债” 迎来清爽年——一个村庄的移风易俗之变
- 人心凝聚看乡风(春节返乡看新风②)
- 【脱贫攻坚在凉山】谷莫村:做好“四则运算” 增强精准扶贫造血功能
- 浙江诸暨:抓住思想问题“牛鼻子” 有效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