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入海后,亲属们将花瓣撒入大海陪伴亲人。摄影/记者 魏彤
海船相随,鲜花相伴,仪仗祭奠……昨天上午10时12分,汽笛长鸣,骨灰海撒专用船“国宾9号”缓缓离开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驶向渤海湾。这是由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民政部门联合主办的“2019年京津冀协同骨灰海葬首航活动”,共有31份北京市户籍的逝者骨灰入海。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举行的首场骨灰海撒,也是多年来京津冀三地首次举行的联合海撒。
在海葬仪式现场,礼仪人员敬献花篮,全体默哀致敬。在主持人的引领下,来自京津冀三地的100名家属来到船舷,戴上白手套,将装有亲人骨灰的可降解环保袋轻轻送入海水波涛,送亲人魂归大海。
李爱玲女士和女儿、亲人一起,来送因病逝世的爱人许先生最后一程。李女士说,爱人生前非常喜欢大海,之前还特意带病到东戴河“去海边看看”。许先生希望身后能海葬,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办理了海葬手续。“这种方式环保,也是他喜欢的,我们都很支持。”
今年79岁的赵素然奶奶带着儿子、女儿来送别老伴儿。骨灰入海后,老人又坚持走到船边,亲手将手里的花瓣撒入大海。儿子任伟说,父亲生前晕车、晕船,很遗憾没出过远门,“老爷子生前就说要海葬,到大海里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赵奶奶也很支持老伴儿的决定,并表示以后自己也有意愿进行海葬,“陪着老伴儿一起去走走看看”。
八宝山礼仪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介绍,京津冀三地之所以直到今年才举行首次联合海撒,是因为此前没有统一的船只和码头。“去年专用骨灰海撒船到位,航线、码头固定,为联合海撒首航奠定了基础。”王德东说,渤海湾水质清澈、交通便利,航线固定后可以满足不少老人提出的未来合葬海中的需求。
据统计,骨灰海葬开展20年来,北京共有2.2万份骨灰撒海。去年,本市组织了70批次海撒、播撒骨灰2957份,今年预计将增加到80批次。“十三五”末,骨灰海葬量预计将达到北京市年火化总量的4%。从目前排队情况看,家属申请一年之内即可安排,平均每次海撒在40份左右,每份申请可有6名家属随行。如有特殊情况还可安排加急服务。
王德东表示,骨灰海撒是京津冀资源互补一种很好的方式。未来,海撒专用船只、码头、三地专用队伍也将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携手打造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新标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