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8日讯 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布《征求牡丹为我国国花意见的通知》(中花协字〔2019〕16号),并在中国花卉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投票:我心中的国花》,面向公众开放网络投票通道,征求社会对推荐牡丹为我国国花的意见。
在网页上,用户可以投票支持牡丹,也可以选别的花。但是,很有可能,牡丹已经“未选先胜”。花卉协会的网站,平常没有什么人看,短短5天的投票时间,很难真正征集到大多数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洛阳和菏泽两个城市的媒体已经行动起来,呼吁市民前去投票,支持选牡丹为国花了。
这两个城市的热情多少显得有点可疑。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两个地方的媒体报道,像澎湃新闻这样的主流媒体机构,很难注意到选国花这样的冷新闻。或许,在推动牡丹成为国花的进程中,洛阳和菏泽的相关部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两个城市曾经为谁的牡丹更美争论不已,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团结了起来。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看,洛阳牡丹很有名。至少在唐代,牡丹就是长安-洛阳核心城市圈常见的花卉,有不少赞誉牡丹的诗文,洛阳一直有“牡丹文化节”。最近20年,菏泽大力发展牡丹,在种植面积上已经超过洛阳。两地分庭抗礼,都在把牡丹当成自己的区域旅游文化名片来运作。他们推动牡丹成为“国花”,背后明显有发展经济的考量。对洛阳和菏泽来说,“国花”这个IP的加持,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从网上意见看,大部分网友对牡丹成为国花感到惊讶。很多南方网友表示,根本没有见过牡丹,他们更喜欢的是梅花和荷花。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尽管唐代牡丹很流行,但是在宋代以来的文人画传统中,更多见的是梅花和荷花。梅花和“苦寒”有联系,而荷花更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这两种花被知识分子赋予了某种高贵的品格。
洛阳和菏泽推动牡丹成为“国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是否需要“国花”却仍然是一个问题。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大多数时候“市花”都是约定俗成意义上的,一个地方的气候和习惯,最终让某一种花获得优势。如果强行来认定一种“国花”,对很多地方的“市花”显得不太公平。
不久前,茅台公司自己拆掉了“国酒茅台”的招牌,因为“国酒”两个字,对别的酒商是不公平的,行业内一直有抵制的声音。“国花”也一样。说到底,花只是一种植物,花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人在赋予它意义。文化意义上的牡丹或者梅兰竹菊四君子,都有可欣赏之处,但是认定“国花”,却需要考虑背后的经济因素。如果投票,或许应该先就到底需不需要一种国花这个问题征集意见。
- 国办印发指导意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 严控考试次数 杜绝家长作业 中央为义务教育划红线
- 强硬脱欧派vs中国女婿,英国新首相将从这两人中产生!
- 英首相之争:约翰逊连续三次领先 获胜几率大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