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劳动大军
——来自山东、江苏、浙江、贵州、广东等地的职业教育调研
2019年07月26日 08:17:03 来源:人民日报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传承技术技能,职业教育使命在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作用进一步彰显。

  今年以来,现代职业教育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绘就一幅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政府工作报告》将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决定高职院校于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试点、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和试点启动……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产教融合,做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在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前后,记者到山东、江苏、浙江、贵州、广东等地调研,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新作为与新贡献,让人眼前一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已打造包括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ARM智能硬件学院、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在内的产业研究院集群,紧跟深圳产业前沿、技术前沿,与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地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腹地,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靠山吃山、靠山养山”,创建了以畜牧兽医、设施农业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国家骨干专业为核心的农牧技术专业群,推进山地农业向智慧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转型。其中,仅白山羊项目便带动15个农牧企业升级养殖标准,增加产值3000余万元,指导食用菌种植2000万棒,实现纯利润近2000万元。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爱民鼓励全体教师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淄博市“753”现代产业体系谋划学院未来发展方向,“要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上下功夫、用力气。”

  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立足北仑、融入北仑、服务北仑、协同发展”为定位,组成了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商务委员会、相关产业园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理事会,深度融入当地区域发展,“打造一所地方离不开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水平职业院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清晰可见。

  “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与地方经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这就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建立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园区建设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产教资源共生共赢。”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介绍,“以江苏为例,全省13个设区市中,有9个市建有职教园区,80多所中高职院校入驻。全省60%以上的县级职教中心搬进本地产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内。”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毕业生,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适应需要,做稳就业惠民生的“压舱石”

  7年前,当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老师深一脚、浅一脚来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抵麻乡,罗琳花家里情景令他们心酸。

  这个大山深处的农家竹楼四处透风,板凳和床几乎就是全部家具,烧水壶只能搁在地上。“这学我能上吗?”很少见生人的罗琳花怯怯地说。

  当听说不光学费全免,还给助学金、生活补助时,这个布依族女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我帮孩子定了3个‘三年计划’。学习3年,掌握一门技能;工作3年,开始反哺家庭;拼搏3年,开启幸福人生。”盛华职业学院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院长唐燕的话没有落空,如今,罗琳花在北京工作,参与设计制作的“唐娃娃”已被选为“国礼”赠送外宾。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贵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累计帮助25万个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全省12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更是实现“1户1人1技能”全覆盖。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就像一道大坝,阻断贫困的漫延。

  “职业教育不仅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贡献巨大,在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方面,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说。

  陈宁方,贵阳晓车精修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靠着贫困生补助,来到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就读。如今,掌握了一技之长并成功创业的他格外自信,“公司年营业额超过800万元,父母跟着我过上了好日子”。

  姜家杰,淄博职业学院2011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2015年,在创业导师指导下,他成立淄博创客空间商贸有限公司,主营高校快递、企业素质拓展等业务,如今公司已成为当地校企合作的示范。

  刘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学生,获数据通信、大数据两项华为认证证书,在毕业招聘中受到多家单位青睐。刘顺的父母对学校心存感激,“送孩子来职校读书,冲的就是学到真技能、练就硬功夫。”

  ……

  采访中我们得知,从职业院校走出去的学生,有的因在职业院校学到一技之长,入职到知名企业;有的身有残疾,但通过职业教育,找到了用武之地、树立了生活信心;还有的曾经失业,通过职业教育“再充电”后,重新找到发展空间……

  有这样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广泛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开展职业培训,为近年来我国年均减贫1000万人以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尊重个性,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

  调研中,许多职业院校教师多次谈道:职业教育尊重兴趣、尊重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刘峰,一个自小就与众不同的孩子。在父母经营的废品回收站里长大的他,喜欢用回收站里的废品进行发明创造。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坚持没放弃,高考前夕,还获得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由于在发明创造上投入了太多精力,刘峰在2008年的高考中失利了。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他后,专门为他组建了创新特色班,配备专门导师,所有实验室向他开放。

  在学校,刘峰如鱼得水,共获得13项国家专利。毕业后,他凭借平衡车发明项目成功创业,销售额从几万元到过亿。

  “尊重兴趣、尊重差异,我们相信,当越来越多优秀学生从职业院校走出来,会助力整个社会构建更科学的成才观和教育观。”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周乐山认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今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和类型意义。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看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能够有效分流高考压力,提供多样化的人才成长路径。

  令人欣喜的是,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社会风尚,许多省份和多所职业院校已做出有益探索。

  从升学渠道上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步拓宽。江苏省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办法,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稳步推进,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多种形式分段或联合培养模式日渐成熟,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的比例提升;

  从招生选拔机制上看,各地积极探索多元招生方式。浙江省推进高职招生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统一招生、五年制招生、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面试入学等,将愿意接受职业教育、适合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最大限度地纳入职业教育培养,为产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从培养质量上看,多所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重视技术技能学习,又强调文化知识学习,注重培养德技双高的职业技术人才。广东东莞机电工程学校,在创办“企业课堂”、引入“车间进校”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德育品牌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素养、人生态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开展分层教学、结合生源类型实施分类培养,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保障,实现人才培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

  从体制机制上看,浙江省积极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奖补机制,通过强化市县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压实高职院校的自主发展责任,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在山东,技术工人待遇进一步提升,在落户、就业、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明确规定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

  “当职业院校学生从谋求工作岗位转向追逐人生梦想,当职业教育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提高育人质量,职业教育才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道出了众多职业教育人的心声。

  释放活力,迎接职业教育新的春天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职业教育体量大而不强、产教合而不深、体系不完善、吸引力较弱仍是困扰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带有偏见。对于职业教育内部而言,区域发展不平衡、院校发展不平衡、校内专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相对突出。为此,受访职业院校负责人坦言,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限制未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直面挑战、破解难题,需加强顶层设计、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牢牢抓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牛鼻子”。

  ——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实现从“局部优化”到“全局统筹”的跨越。

  为职业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尽快打造一个适应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对于教育外部因素的依赖更大、更强,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形成合力。需要各地、各级领导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视职业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主动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省级宏观统筹,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陈根芳谈道。

  ——继续练好内功,实现从“就业导向”到“德技并重”的提升。

  “职业教育要想做大做强,扬眉吐气,让企业离不开、地方离不开,需要练好内功,努力增强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内涵发展。”东莞理工学校合作企业方代表李宝琴说。

  采访中,“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已成为各地的广泛共识。

  ——继续促进双元育人,实现从“两张皮”到“共同体”的转变。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江苏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江苏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从2001年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与当地德资企业合作,共建师资、共建基地、共建课程,毕业生已成为当地德资企业的重要人才来源。“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双元育人,推动从‘两张皮’到‘共同体’的转变,是企业精准选材的必需,也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办学活力的必需。”校长周新源谈道。

  ——继续完善体系构建,实现从“断头路”到“立交桥”的突破。

  任何一种教育形态都不是封闭的,需要开放、融通,对于始终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职业教育来说,尤其如此。

  未来,需要继续打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渠道,加快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制度,改革完善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学分累计和互认制度,让职业教育更加融通,让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升学和成才通道越来越宽广,让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记者 田丽 赵婀娜 张烁 丁雅诵)

标签:职业教育;技能;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劳动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