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走进美丽新时代
2019年09月23日 05:49:20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梁国瑞 沈晶晶

  浙江在线杭州9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记者 梁国瑞 沈晶晶)世界的目光,频频投向中国、聚焦浙江。

  壮丽七十载,东海之滨的这片热土,创下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发展奇迹,也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图景。

  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面对这一全球命题,浙江找到了统一之法,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把握住了生态保护与绿色惠民的双赢之道,开辟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新境界。

  今日浙江,奔驰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绿水青山化作最好的资源,生态环保成为最大的民生。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坚定不移走下去,我们走进美丽新时代。

  最执着的追求

  ——苍翠底色,绘就诗画山水新家园

  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全省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5月)

  钱江源头,开化如画。

  清晨,华埠镇金星村在鸟鸣声中醒来。“水清了、天蓝了、山绿了,钱袋子更鼓了!”村支书郑初一打开扩音器,向游客讲述这里的蝶变之路。

  开化是全国著名的林业大县,到处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靠山吃山”,以砍树卖树为生,鲜有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的意识。建于1954年的开化县林场,每年砍伐量高达3万立方米,不少山头秃了顶。

  这种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始终在浙江存在,改革开放后,充满发展活力的浙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迅猛推进,资源、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

  资源优势是无价之宝,是加快发展的潜在条件。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推动下,2003年,浙江绿色发展进入关键节点。那一年,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成为“八八战略”——浙江面向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八项举措之一。

  10多年来,浙江始终把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突破口,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

  在这一绿色征途中,持续不断地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守住生态优势,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为遏制环境恶化趋势,2004年浙江启动“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整治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执法和监测。

  此后,一轮轮环境整治接续推进,不仅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猛踩“急刹车”,更让浙江的环保能力建设实现了从弱到强的飞跃。

  作为钱塘江的重要支流,浦阳江曾是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浦江县的两万多家水晶加工户每天直排1.3万吨废水、600吨废渣,导致全县85%以上水体遭受污染,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为劣Ⅴ类。

  2013年,在第三轮“811”行动中,一场聚焦转型发展的“五水共治”行动在浦江打响第一枪。当地关停水晶加工户近两万家,拆除违法建筑两万余处,关停并转印染、造纸、电镀企业,取缔废旧塑料、铅酸蓄电池等非法加工点……短短3年,全县水质迅速提升至Ⅲ类,22条劣Ⅴ类支流全部消灭。

  持续的治水攻坚,革除了工业化进程中残留的沉疴顽疾,抚平了落后生产方式造成的满目疮痍,浙江迎来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到2017年底,浙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基本消除劣Ⅴ类小微水体,提前3年完成全国“水十条”任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每一个浙江人的真切体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确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促进生态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改观。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天蓝、地绿、水净,每个浙江人都能享受良好的环境。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浙江发布最新的环境报告:2018年,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Ⅰ至Ⅲ类水质占84.6%,无劣Ⅴ类水质断面;空气质量在长三角区域率先达标;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7年提升。

  距2020年建成生态省的目标,浙江又近了一步。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征程中,浙江铺陈下苍翠底色,美丽新家园的图景已在眼前呈现。

  最彻底的转变

  ——不懈接力,迈步绿色发展新征程

  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摘自《之江新语》

  8月15日,在安吉余村,游客们排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大石碑前留影。

  14年前的这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听到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创业,他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全新的理念,从此深刻改变着浙江乃至中国的发展轨迹。

  余村作出了选择。今年8月,村里将仅剩的7家竹木加工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全村不再有任何工业污染。与此同时,由中国美院主持的村庄全域规划正在编制,游客接待中心、“两山”绿道、遗址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

  安吉找准了方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浙北小县实现了村庄美、农业兴、农民富的目标,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337万人,旅游收入超过190亿元;7月,我省印发《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安吉力争成为“两美”浙江建设的典范,为“两山”实践提供全国示范。

  湖州开启了探索。在这里,每条河、每块地、每片林的变化,被记录成一笔笔“自然资源账”,成为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依据……

  牢记嘱托,奋发蹈厉。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双赢之法,浙江的生态经济体系愈加完善,生产方式更加清洁、绿色。

  浙东新昌,曾因工业污染严重发生群体事件。经过持续多年的整治,当地医药化工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从最高时的80%以上,降至2016年的20%,“浙江医药”“新和成”“京新药业”三家国内上市药企,已蜕变为致力创新药开发的高新企业。

  去年上半年,浙江医药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绿色化工院士工作站”,合作研发的维生素A棕榈酸酯如今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使用生物酶技术后,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几乎达到零排放。”公司副总经理马文鑫说。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0多年来,浙江持续推进经济循环化改造,5年一轮的循环经济“991”行动已进行到第三轮。2005年至2018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从0.9吨标准煤下降至0.4吨标准煤。

  既要经济指标的GDP,又要绿色GDP——在这个过程中,政绩观、发展观的彻底转变,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征程的重要标志。

  2013年,省委、省政府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丽水作出“不考核GDP和工业总产值”的决定。同年,杭州、衢州分别对淳安、开化取消GDP考核。2015年2月,浙江又对26个欠发达县“摘帽”,并取消GDP总量考核,转为重点考核生态保护等指标。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8月16日,首家“惠明茶”旗舰店在上海开业,当天销售额超20万元。这片小小的惠明茶叶,已成为景宁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园面积7万多亩,年产值达4.6亿元。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10多年来,在生态省建设的“接力赛”中,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最真切的幸福

  ——全域美丽,书写生态文明新传奇

  绿水青山发挥了持续的生态效应和经济社会效应,这条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2015年5月)

  2018年9月27日,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在美国纽约颁奖,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殊荣。联合国称赞:“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这场美丽变革始于2003年。当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展开:花5年时间整治和改造1万个村庄、培育1000个示范村。在农村环境大改观后,浙江在2010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在浙江各地,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乡村胜景: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人们享受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办起农家乐、搞起乡村游,在乡村安居乐业。

  今年8月,在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小镇艺术节如期开幕,上万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古堰画乡又不一样了:老街上,艺术餐厅、星空体验馆、文创孵化中心渐次开放;景区外,镇里回租170多间店面,打造具有文艺范儿的“一号艺术街区”,已吸引100多位画家入驻。

  文创产业、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一个个新名词,为大港头的绿色发展注入活力。2018年,全镇累计接待游客179万人次,镇区核心区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2900元,比2005年增加近10倍。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违法建筑遍地、木屑烟尘漫天,不少居民被迫“逃离”。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这是一个拥抱绿色发展、共享良好生态的美丽新时代。

  一组数据,彰显这种“美丽”的全面性:截至目前,浙江已建设特色精品村2500多个,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500多条,“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大美格局正在形成。

  另一组数据,诉说着人们的获得感: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2元,连续34年居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036∶1;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营业总收入427.7亿元,同比增长20.9%。

  “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近年来,通过美乡村、育产业、富农民,借助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广大农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越来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后,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号召,《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出台,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全域美”拓展,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以实现环境美与产业美、自然美与人文美、形态美与制度美相统一。

  盆景,已变成风景。在浙江大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

  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把美丽浙江作为“六个浙江”重点建设任务之一,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其中,创建千个乡村振兴精品村、万个美丽乡村景区村,被称为顺应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千万工程”。

  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万村景区化、建设“大花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的乡村振兴,正走出一条先行先试之路。

  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浙江人书写的生态传奇,还有更多精彩内容未完待续。

标签:生态环境;聚焦;底色;绿水青山;生态保护;浙江;金山银山;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习近平;整治 责任编辑:王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走进美丽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