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光纤预制棒、高效湿式电除尘装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楼的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馆里陈列着各种最新、最炫酷的技术转移转化成果。这些新技术产品涉及生物与医药、能源与环保、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不同产业领域,都是江苏成功将科学转化为技术的证明。
创新机制
科技和产业无缝对接
如何冲破从原始创新到产品工业化的“死亡之谷”,改变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现状,让更多的创新技术走向现实产品,一直是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难题,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我们看到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江苏产研院的做法是在全球寻找优质科研成果,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成果引进来,在他们的48个专业研究所里进行二次开发和中试放大,变成企业能够承接的应用成果后,再转移给企业,实现科技和产业的无缝对接。
全丹毅博士,是透皮给药技术领军者,同时她作为江苏省产研院聘请的“项目经理”,随着江苏省产研院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签约落地南京江北新区,她将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江苏产研院,一位科学家,同时也是一名“项目经理”,像全丹毅博士这样的项目经理,江苏产研院还有90多位,他们的到来,实现了“引进一个人,带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产业”。
江苏产研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价值链,旗下目前有48家专业研究所和37家与省内龙头企业共建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各自都是独立法人。江苏产研院成立5年多来,累计转化成果3400项,衍生孵化企业740家,其中18家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创新“苗圃”里长出众多大树。
创新模式
全面激发创新转化活力
日前,位于浙江的万向集团上线运行了热模锻机器人自动上料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人机协作半自动化生产。这套系统的研发就来自江苏省产研院的机器人研究所,针对万向提出的技术需求,机器人所专门为其定制开发了上料系统,成功解决了企业多年来热模锻重型棒料上料难、不安全等难题,同时提高了工件定位精度。万向集团领导满意地表示,这套系统满足了当初协议中签署的全部技术工艺要求。
“我们每年对专业研究所的考核是按照他们当年合同科研的绩效,经过计算确定经费支持额度。”江苏产研院国内合作部副主任庄韦博士认为,这种全新的、以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各个研究所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江苏产研院的新建研究所,以往“奖金加绩效”的分配机制被“团队控股”所取代,这种对传统产学研合作机构的升级改造,充分激活了高校院所的强大创新动力。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副院长李进仪说:“顶层的体制机制创新,让我们找到更合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模式,极大地激励了团队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全球视野
提升区域发展创新动能
走在创新前沿,必须有全球视野。江苏产研院在全球创新最活跃地区广泛布点,设立8个海外代表处,为遴选顶级科研机构进行高层次联合研发奠定基础。江苏产研院与国际顶级的科技创新组织和国外顶尖高校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分别建立联合研发资金池,促进原创技术成果落地到专业研究所进行二次开发。只要他们的技术被专业研究所或江苏企业认可,并愿意出钱引进,江苏产研院资金池就进行经费配套支持。
通过这一途径,江苏产研院已与21家海外高校开展了紧密合作,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加拿大MaRS创新中心、英国焊接研究所TWI等11家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新技术好项目将不仅仅落地在江苏,也必将会向长三角辐射。
2018年,江苏省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等省级科技计划为引导,先后共组织了170多项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带动社会总投资200多亿元。在2018年的浦江论坛上,三省一市、江苏苏南、上海闵行4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共同发布了《推进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协同发展 共同构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倡议书》,将在促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等方面深化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