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三年来了三次,习近平寄予厚望的上海,如何创造“新奇迹”?
2019年11月04日 17:32:49 来源:上观新闻 解放日报评论员

  不负新期待 创造新奇迹

  ——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一)

  这又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刚刚结束,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启幕的当口,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一年再度来到上海考察,鼓励上海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如果算上2017年10月31日率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来沪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这已经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三次在金秋时节亲临上海。每一次都有殷殷期许、都有重任托付,足见他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足见这座城市在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做好上海的工作,需要有非同一般的站位,展现非同寻常的精气神。而其前提,是对我们的时代使命有深刻认知,对我们应当接续的传统有深刻认同,对我们肩上承载的期许有深刻认识。

  今次考察,总书记再次提醒我们,“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在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梦想起航地,意味着这里的每一项工作,都应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辱门楣,都要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贤、无愧于英烈、无愧于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无愧于全体人民。如总书记所说,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努力和奋斗,“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也是总书记在考察中着力强调的方面,令人体会到一种深厚的人民情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以人民为中心,时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也是党的宗旨所在。具体到一座城市的治理而言,从规划、建设、发展到服务、管理,从宏观决策到微观执行,从整体的“写意”到局部的“工笔”,从风貌设计到功能营造,从提升“硬条件”到增强“软实力”……方方面面都应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作为总书记期许多年的“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上海应当须臾不忘的一条使命,仍是为全国探路,并代表国家更好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去年考察上海时,总书记有一句重要的论断,至今言犹在耳:“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这一年来的上海,愈加具有“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的眼光,愈加坚定勇挑重担、啃硬骨头的决心,也在承担各项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的过程中,多了一份“主动分忧”“舍我其谁”的自觉。

  而今,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犹在,改革创新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上海发挥开路先锋、突破攻坚、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域会更多,要求也会更高。而愈是如此,我们就愈是要用一股特殊的气和劲,去挑“最重的担子”,去啃“最难啃的骨头”,去做国家最需要、人民最期盼的事情。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努力贡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上海智慧、上海样本,这需要提升站位、锐意创新,需要再接再厉、持之以恒。

  此番考察,总书记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逐一阐述重点、勾勒蓝图,再度为上海举旗定向、指引航程。这令我们备受鼓舞,也催我们加倍奋进。

  “新奇迹”来自不懈创造。让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勇争先、走在前列,用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和新作为,诠释上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标签:习近平;总书记;上海 责任编辑:朱戈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三年来了三次,习近平寄予厚望的上海,如何创造“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