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劳动教育难在哪儿” 是道社会必答题
2019年11月10日 16:41:34 来源:东方网 左崇年

  “你家孩子现在干家务吗?”当《工人日报》记者把这个有点“另类”的问题抛到一个家长群里,水花四溅。七嘴八舌的背后,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被忽略甚至被几乎遗忘的劳动教育。如今,无论在家长群里还是大人们聊天的时候,热议的通常是?“上哪几门补习班”?“作业写到几点”“学什么特长”“假期去哪里游学”等等,至于劳动,好像有点远。(11月8日《工人日报》)

  时至今日,为什么劳动教育仍然成为难题?按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应试教育下的普遍心态,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投射下,父母谁都不希望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你追我赶在“抢跑”,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孩子基本素养教育,学校忽视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素质教育和劳动缺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践度不高,“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也就在所难免。

  如今的孩子们都是生活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着比蜜甜的幸福生活,大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尤其是如今的父母不差钱,什么都拿钱解决问题,生怕孩子苦着,累着,一手包办,“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口中怕化”的呵护与溺爱,是家长的通病。孩子们没有一点动手能力,反而有了更多的依赖性。

  近年来“大学生脏衣服寄回家洗”“父母坐飞机送馄饨”,“上学带几百双袜子”等新闻被频频爆出,人们在羡慕家长的同时也在发问:“这能让孩子长大吗?”的却,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每一个孩子几乎都是家庭注目的中心,因为过分关注孩子,不少家长不知不觉会走入“爱的误区”。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有句名言云:“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必须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专家表示,独立自主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更能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也更能经受得住生活的考验,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父母应该多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而不是一手包办,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独立意识和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难在哪儿”,应是全社会的必答题。《小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要让孩子们从小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要学会放手,如果父母在生活方面过分照顾,包办一切,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而且还容易使孩子养成一些诸如懒惰、依赖等不良习惯。不利于孩子与外界接触,从小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一旦保姆不再,孩子也就失去了方向,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当马牛这不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标签:孩子;劳动教育;家长;特长;补习班 责任编辑:余金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劳动教育难在哪儿” 是道社会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