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们对“双11”的期待不再仅限于热闹的狂欢场面和巨额的成交数字。“我买的东西到底实不实惠?”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期待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年的“双11”大促销来了,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电商购物节之一,用万众瞩目来形容毫不过分。早在一个月前,各大平台的促销战火就已经纷纷点燃,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新玩法也层出不穷。在狂欢节现场,不断刷新的成交额反映出国人庞大的消费需求和高涨的消费激情,也见证着这个延续了11年的商业奇观。来到第11个年头,消费者们对“双11”的期待不再仅限于热闹的狂欢场面和巨额的成交数字。“我买的东西到底实不实惠?”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期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1月10日晚上7时30分,天猫“双11”狂欢夜活动准时开场,绚丽的舞台和鱼贯而出的各路明星,让这场晚会的关注度不亚于春晚。互联网上的超高热度延续到了线下,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消费奇观。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表示,“双11”等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已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了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对促进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互联网商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内需旺盛,印证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势能强劲。
但是,走到了今天的“双11”,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成交数字的快速攀升、促销形式的花样繁多、明星助阵的热闹欢乐,我们对它有着更高的期待。此前就有网友吐槽:有些电商平台卖东西,不仅让人算不明白价格,让消费者备感虚脱,而且名义上的大折扣、大优惠,大都只是花样百出的“套路”。不少人戏言:“没点高数的底子,玩不了‘双11’。”也有网友发现,“双11”不仅拼智力、时间、精力,还要消耗你的人际关系。有的电商平台把“社交助力”玩得出神入化,有些人本来没有打算参与这些电商社交游戏,但是却被亲朋好友的盖楼口令和砍价口令裹挟了进来。有媒体还发现,往年存在的营销套路今年“双11”仍然存在,例如先涨价后打折、定金和订金不分等现象。
挤干水分、拒绝套路、明白消费,万众瞩目的光环之下,“双11”理应给予消费者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经过10年的发展,“双11”累积了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和口碑。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各大电商平台理应珍惜消费者的这种厚爱。电商平台需要在提升网络购物体验、提升产品品质、自觉维护平台之间良性竞争环境上做文章。实惠就该实实在在,让利就要明明白白,而不是搞得复杂“烧脑”,绕来绕去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把消费者当成韭菜。长此以往,消耗的只是自己的口碑和信誉,受损的是整个电商行业的未来。
监管部门更应履行好监管职责,针对不良苗头及时纠偏,维护消费者权益,确保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1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度发文称,切实加强“双11”活动期间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违法经营者形成强大威慑,建立起违法必究的稳定预期。除了这样的及时表态,监管部门更应对不守规矩的商家亮剑,以儆效尤。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写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但是诚信、公平、互惠始终是商业最根本的价值和基础。一个成功的“双11”,应该是消费者、商家和电商平台的共赢。惟有如此,网络购物节这样的商业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才能持续地为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的不断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