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满地泥,晴天满场灰”,你知道这是在说哪里吗?没错,就是曾经的马鞍山。以前在马鞍山长江岸边,砂厂和装卸码头林立,导致此处生态环境恶劣,江水污染严重。但现在,面对着清澈的水面和水里时不时探出头来的江豚,实在是很难将它与那个满是泥沙的地方联系到一起。
如何做到还江于民,再现生态江景呢?11月10日,全国广电媒体践行“四力”融媒体采访安徽活动的记者团走进马鞍山,实地欣赏美景,探索治理秘诀。
还江于民 打造生态江景
作为长江东岸雨山段环境治理的主战场,薛家洼是长江主航道由江心洲西岸转向小黄洲东岸的转折点。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港湾,因地理位置和条件优越,虽然不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地段,却也成为一些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的聚集区。该处原有4座码头,其中3家为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7家、露天固废堆场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个,危旧民居99户,渔船223条。
2017年以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把非法采砂、非法码头专项整治作为全面开展长江岸线环境整治突破口,结合落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乘势而上,采取强力有效措施,全力攻坚克难。经过近两年的整治,不仅拆除了此处的非法码头,还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复土绿化。目前,全市153家非法码头已彻底复绿到位,共清理出岸线资源约10公里,滩涂土地约1000亩,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形势稳定,局面可控。从而极大地改善了马鞍山沿江生态环境。
今年4月份以来,薛家洼区域分属花山区和雨山区两个区成立了区级“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挥部,对986亩薛家洼区域进行总体规划,组建拆违、复绿、环保、渔民上岸四个专项工作推进组,搬迁拆迁、种草植树、修复江岸、建设游园步道,逐条逐项细化整改措施,着力打造成城市生态客厅,为市民提供一个观江赏景的休闲娱乐场所。
码头货场变临江公园 市民散步有了好去处
与薛家洼类似,滨江文化公园位于长江东岸综合整治规湖中的文创旅游区,占地约400亩,东依小汽乐山、荷包山生态景观带,北接杨树林、薛家注调地风情区,西临长江,南与采石矶、三台阁遥相呼应。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充满绿意的地方原来曾是码头货场、““散乱污”企业集聚,有货物码头42座,小化工、小冶炼企业20余家,是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江滩地。
为修复长江岸线自然生态,马鞍山市大力实施滨江大道建设、沿江棚户区改造、临江港口码头搬迁、江滩企业集中整治4大工程,在拆除货物码头42座,小化工、小冶炼企业20多家,平整江滩地近5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复绿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置建筑小品和独立景点30余处,建成滨江文化公园,成为滨江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彻底改变了马鞍山市“临江不见江”的状况。
公园建设秉承“生态优先"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按照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划分不同功能区块,突出湿地公园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功能。公园临江而建、环江布局,视野开阔,景观众多,既有古朴典雅的牌坊,又有环江而设的亭台,还有舒适优雅的木屋,与滚滚长江、名山形胜共同组成了极具马鞍山地方特色的临江公园。园内有着天然的长江湿地芦苇荡,又有着大量的珍贵绿化苗木,植物种类丰富,一年四季常青、四季花开,自然生态十分宜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