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加强市场监管 推进质量强省
2019年11月14日 06:37:32 来源:浙江在线 文 冯水华 编辑 江于夫

  浙江在线11月14日讯(文 冯水华 编辑 江于夫)从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质量振兴计划,至今已经过去15个年头。从2010年浙江正式成立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至今也已近10个年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作为实体经济大省,浙江一直坚持把抓标准、提质量、创品牌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标准、质量、品牌建设创新迭出,工作成效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打出了“品字标浙江制造”的良好口碑。

  但也要看到,在浙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我省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尚未根本化解,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局面仍未彻底扭转。根植于长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丰厚土壤,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深入梳理质量强省建设成效,瞄准质量提升的关键短板,着力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的战略部署,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切实推进实体经济摆脱“低端锁定”,公众消费摆脱“需求外溢”,企业效益摆脱“低谷徘徊”

  无论是对一个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而言,还是对一个家庭的品质生活追求而言,质量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竞争日趋激烈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中国愈来愈认识到质量和品牌提升是赢得竞争和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飞跃”。

  从国家发展看,提高供给质量是国家重大战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全面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反复强调要坚持质量立业、品牌兴企。历届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推进品牌大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反复强调质量提升,强调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强实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这些决策部署充分凸显了质量在决定一国、一地经济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中的“关键地位”。

  从国际经济竞争看,当年的“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等也曾是低劣产品的代名词。然而这些国家通过持续推动质量和工艺革命,到今天已经在汽车、电器、半导体、装备制造等领域成为高品质的象征。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通过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转型陷阱,“高收入之墙”实质是转型之墙。转型升级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之墙”的“金钥匙”。在此过程中,质量则是制胜法宝,我们要从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认识质量强省建设的战略意义。

  从人民群众幸福感看,保障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靠质量。毋庸讳言,在当前消费市场,一些本土制造的质量“雷区”依然是消费者力求回避的“痛点”。在这一波巨大的消费升级浪潮面前,如果本土制造特别是浙江制造不能挺身而出,不能提供有效供给,那么中国制造不仅将面对缺位的失责,也将错失巨大市场机遇。浙江要从提升群众幸福感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高度,更加重视质量强省建设,为消除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负面感”作出贡献,使浙江制造成为中国制造标杆。

  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的战略部署,推动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时代

  随着质量强省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标准、质量、品牌三方面构成了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共同构建起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建设质量强省,我们要加快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全力推进“三强一制造”(即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和“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围绕八大万亿产业特别是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产业以及十大传统产业,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生态质量,使浙江成为质量和创新合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标准强省。某种意义上讲,制造业竞争实质上也是标准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最近,我们成立“浙江省数字经济标准创新联盟”、之江实验室标准化研究中心,标准强省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我们要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推动国际标准化合作,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实施标准培育清单,制定实施一批国际先进标准。推动设立“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实施高能级计量标准装置建设工程,争取国际和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浙江,积极争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全面提升标准话语权,发挥先进标准对产品质量的牵引作用,支撑浙江制造迈向中高端。

  质量强省。当前,我省制造业基础很好、门类很全,但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不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50%,关键原因就在于制造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当前,浙江制造质量水平虽有显著提升,但我们应从生产、监管、设施、奖惩等多方面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石。重点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提升工艺设计水平,着力解决产品精度不高、质量不稳、样式不多、性能不好等问题。加快推行“互联网+监管”,建立市场反溯机制,建立健全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按标准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着力规划一批国家级计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完善省政府质量奖制度,鼓励优秀企业将科学管理方法共享给广大中小企业。同时,实施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公开和质量黑名单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承诺缺陷产品主动召回制度,让“浙江制造”为中国品质代言。

  品牌强省。早在2006 年,我省就制定出台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政策意见。2014年,制定实施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政策意见,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品字标”公共品牌建设制度体系。我们要持续深化浙江制造建设,在“点”上打响一批能够代表浙江制造的名品,“线”上打响一批能够代表浙江制造的知名行业,“面”上打响一批有知名度的区域品牌,全面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浙江农产、浙江服务、浙江建造”品牌建设,力争到2022年将“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成中国标杆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

  我国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迎来历史性变革,浙江迎来质量强省建设的战略性机遇

  去年10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组建。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省物价局、省科学技术厅、省商务厅的相关职责合并纳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这是我省市场监管体系和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浙江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全部组建到位,四级贯通的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场监管系统保障和推动质量强省建设的能力显著强化。

  化解质量强省建设体制机制障碍赢得历史性机遇。长期以来,市场环境、市场秩序中困扰百姓消费和政府监管的一些痼疾,许多是跨部门、跨领域的。比如,一个煎饼果子摊位,涉及几个部门职责,分不清该由哪个部门监管。百姓消费维权也类似,众多的投诉平台往往让人无所适从,平台之间甚至有推脱扯皮现象发生。现在,随着机构改革方案落地,这些痼疾的破解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建设质量强省获得了更有力的行动支撑。现在,注册、生产、流通、消费全生命周期中的服务和监管,都汇集到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在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更加科学、高效、有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坚决打破原有板块思维,坚持打通贯通融通,努力从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大服务的全新视角去思考、研究、推动质量强省建设。

  机构物理整合的“前半篇”已基本写就,职能化学融合的“后半篇”还须努力。我们要更加坚定牵头做好小微企业成长、“三强一制造”、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等工作,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服务效率,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速建立健全智慧监管,打破数据孤岛,使综合执法从“面上整合”走向“里子融合”,形成质量监控的全天候、全方位倒逼机制;更有力地维护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为建设质量强省创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深化市场监管领域一系列改革,探索产品质量地方立法,推动行业协会功能转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为加快建设“六个浙江”和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提供坚强质量保障。

  【作者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标签:浙江;品牌;制造;实体经济;品牌建设 责任编辑:车轶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加强市场监管 推进质量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