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解放“鸡娃”要先唤醒“鸡家长”
2019年11月16日 15:00:00 来源:东方网 奚旭初

  几年,“鸡娃”成为大城市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被家长们喊作“鸡娃”,意为给孩子“打鸡血”。(11月15日《工人日报》)

  何止是大城市的家长让孩子做“鸡娃”,东西南北多少地方的家长何尚没有把孩子当“鸡娃”。“鸡娃”处处有,身后是无数“鸡家长”。“鸡家长”多,自然育娃焦虑多,没有最焦虑,只有更焦虑,焦虑几乎成了这一代家长的标配,于是又衍生出怪事多多。

  譬如耗钱如流水的“烧钱式补课”,不仅有钱的家庭在“为补课烧钱”,钱少的家庭也在为“为补课烧钱”,区别仅在“烧钱”的多少。而没有区别的是,不论什么家庭,从前补课是缺啥补啥,课外辅导“补差”,现在则是考啥补啥,不缺也缺,补课功能已转为“培优”,越是成绩好的学生上的补课班越多。理由是大家都在补,你不补就分不如人,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又譬如学校在减负,从减少学科作业量到增加文体活动量,期中期末考核也多以“乐考”形式进行。然而家长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增负。家庭增负还有理由,说道学校搞减负,正是咱弯道超越的好机会。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治理多年来几经波折,反反复复久治不愈,说明这个问题根深蒂固,也警示我们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合力出击才能攻克的难关。应试教育“只认分数线”,升学考试一分定生死,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厡因,恐怕还是虚无飘缈的“精英梦”驱使家长陷入梦中而无法自拔。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做“人上人”而不是“人中人”。但这样的期望值并付之“上补课班抢跑”的实践,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社会是金字塔,不可能人人都成“人上人”。家长不愿孩子长大了做“人中人”,却又未必一定会成“人上人”,倒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一定是弄巧成拙,最终恐成“梦中人”。

  让孩子从小就胸怀大志,自然无可非议,但大志未必一定是成“大人物”,倒是只想做“人上人”,心灵被焦虑挤压变形,最终也会成“梦中人”。在不少国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做“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当听到孩子说将来想当面包师、大巴司机、售货员时,家长会以孩子有生活目标而开心。这样的“成才观”,值得我们中国家长借鉴。别以为“泯然众人”是贬义,其实却蕴含着真谛。把孩子培养成普通而幸福的人,虽是“小人物”,但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素质,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幸福。而以“人中人”为目标,才是踏踏实实的“起跑线”。

标签:减负;教育 责任编辑:金林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解放“鸡娃”要先唤醒“鸡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