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高空中用嘴帮老人吸尿37分钟的张红医生的事迹被广泛传播,网友们纷纷点赞,但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质疑医生“一定要用嘴吸尿吗?”不少医生表示,航空资源配置的缺乏不应该由医生的牺牲做垫背,旅客难免遭遇突发急症,此时需要航空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处置能力,同时配置相应的紧急医疗装备。
国际民间航空推荐“急救包”
美国国会在1998年通过了《航空医疗救助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商业航空公司为每架飞机配备一个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EMK(紧急医疗包)。
国际民间航空(ICAO)组织推荐的紧急医疗包内容包括:
1. 听诊器;
2. 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最佳);
3. 口咽通气管、袋阀面罩;
4. 注射器和输液套装;
5. 胶带、消毒纱布;
6. 手套、外科口罩;
7. 导尿管套装;
8. 紧急气管插管装备;
9. 脐带夹;
10.手电筒(带电池)。
飞机紧急医疗包推荐药物包括:
1. 注射用肾上腺素、阿托品;
2. 注射用抗组胺剂;
3. 注射用50%葡萄糖液;
4. 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规定,每次飞行前,乘务员都需要对急救包进行检查,是否密封或者用完。如果缺少急救包或AED,飞机就不能正常起飞。
中国民航机载应急医疗设备
民航规章《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附件B中明确规定,载客飞机上需配备:
1.急救箱,用于对机上人员受伤的止血、包扎、固定等应急处理。
2.应急医疗箱,用于对机上人员意外受伤或医学急症的应急医疗处理。
3.卫生防疫包,用于清除客舱内血液、尿液、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潜在传染源。
记者查询发现,急救箱里的物品包括:
绷带、敷料、三角巾、夹板、胶布、动脉止血带、医用剪刀、医用橡胶手套、皮肤消毒剂、单向活瓣嘴对嘴复苏面罩等。
而应急医疗箱则包括口咽通气道管、注射器和针头、硝酸甘油片、皮肤消毒剂、0.9%氯化钠(生理盐水)等。
医生:呼吁升级急救包
有专家表示,如果这位老人发生急性尿潴留时,飞机上有导尿包,就完全能避免用嘴吸的状况,老人也能及时得救。资源配置的缺乏不应该总是让医生的自我“牺牲”来“补位”。在飞机上,旅客难免遭遇突发急症。此时需要航空服务人员具备一定处置能力,同时配置相应的紧急医疗装备。目前国内航空急救包的配置远远不够。如果真正发生紧急事件,例如心脏骤停(需要除颤器AED)、急产(需要产包)、急性尿潴留(需要导尿管),完全无法应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许医生表示,张医生的事迹让人感动,但绝不应认为这种做法是理所当然的。这背后,掩盖了航空公司航班内急救物品不足的问题。
南航:配备符合规定
民航资深机长陈建国表示,航空公司能不能合格运行,飞机上该有哪些应急和急救设备,是在所在国民航规章上规定得很清楚的。目前在中国民航规章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中,并没有配导尿管的强制要求。
在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推荐的文件里,也没有导尿管的要求。
南航方面表示,南航的应急医疗设备配备情况也是完全符合民航局规定的。“当然,若是医疗设备能够更加齐全,让医生能够避免‘吸尿’的尴尬和安全风险,用完善的设备来解决问题,对病人、对医生、哪怕对机组、对航空公司来说也都是好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