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国新办举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会。图片来自浙江新闻客户端
共建共享数字长三角 浙江如何发挥先发优势 视频来源:天目新闻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是沪苏浙皖四地今年以来重大工作的主线之一。
前不久《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纲要》有关情况。《规划纲要》中的九个方面任务,已经紧锣密鼓进行了部署。大纲面前,三省一市携手推进一体化,难免也要赛一赛本领哪家强。
这场发布会,就如一场赛前的“选手”亮相。国家发改革、三省一市的相关领导一同出席,介绍了“比赛”目标、具体项目,以及三省一市各自的“排兵布阵”情况。
呼应“龙头老大”推进一体化
“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九个方面任务、三个显著特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文这样介绍《规划纲要》。这场“比赛”对合作的要求很高,三省一市任务艰巨。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大哥”,上海的表态很清楚也很坚定。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用“四个聚焦”概括上海的具体布局,其中第一个就是“聚焦重点领域与兄弟省市协同抓好推进”。具体哪些领域呢?陈寅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这几乎涵盖了目前三省一市合作的所有重点领域。
有了“老大”的表态,其他三省也很积极。比如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介绍说,安徽“就是要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在进一步深化合作中,拉长长板,错位发展”。
如果说《规划纲要》发布之前,三省一市各自的协同、协作,还带有一定的试探、暗中比拼,那么,这次三省一市的合作不可能有相声“五官争功”那样的“小动作”“小心思”。《规划纲要》把“一体化”放在重要位置。而“一体化”的要求相比协同、协作明显更高。罗文在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表示,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
正因如此,《规划纲要》不仅按照2025年、2035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提出了分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量化指标,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指引和检验一体化成效的重要标准。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得到了广泛关注。示范区相关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领导还在发布会上就各自承担的工作做了介绍,其中共同的焦点,就是如何积极探索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让三个不同行政隶属的地方能够实现1+1+1>3的成效。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在上海之后作介绍的江苏、浙江两省领导不约而同在讲话中提到了上海市领导的讲话,由此可见三方相互间交流、熟悉的密切。
“大树底”下创多赢格局
一体化中,三省会不会对大上海的“虹吸效应”有所担心呢?从几位省市领导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实现真正的共赢、多赢是长三角一体化追求的小目标,也可以说是长三角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从三省一市各自的“排兵布阵”中得到答案。
“老大哥”上海的“打法”很明确:当好“带头大哥”,不断做厚自己的平台大、国际化程度高、政策自由度相对较高等优势。比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就指出要发挥好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引领作用;比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这给长三角众多小微企业提供了“扬帆出海”、接轨世界的机会;比如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海提出发挥服务载体作用,可以让长三角企业更方便、更大胆地借力“魔都”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
安徽的“打法”有点类似“重点爆破”。对于与其他两省一市在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基础等方面差距还很大的安徽来说,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是其特点。安徽主要在这4个方面做文章。其中,科技创新策又是安徽的“主战场”。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在量子通信、动态储存芯片、显示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当下,安徽的潜力不容小觑。
先进制造业,被视为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长三角有多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谁将“勇挑大梁”?答案是江苏。该省承担了为长三角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任。“舍我其谁”的江苏为此准备做“三件事”:梳理有竞争力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成为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种子选手”,梳理出126项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作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数字经济也将是长三角区域要重点发力的领域,三省一市将共同谋划建设长三角数据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安防等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这方面,将由有数十年“功力”的浙江来担纲。浙江为此将重点推进“三区三中心”建设,聚焦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