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近日,在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蓄积175.6亿立方米,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取得的“绿色奇迹”。
回顾历史,植树造林是中华五千年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城乡植树之风也是年盛一年。孟浩然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明清时代,植树造林规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称帝后,以农桑为国之本业,令天下广植桑、枣、柿、栗、桃,仅京都金陵的钟山,就种了50余万棵。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更是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被誉为“植树将军”。
如今,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沙漠治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及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去年,河北塞罕坝林场获得了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的“地球卫士奖”,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今年4月29日,举世瞩目的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长城脚下的北京延庆开幕,本次展览会彰显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让人们在欣赏植物芳容之时,感受到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必须党员干部首先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值得点赞的是,每一年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会参与植树,这无疑体现出了一种态度,那就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不动摇,真正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总而言之,造林护林是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守护群众良好生活环境的基础,是造福后世子孙的伟大事业。因此,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指示精神,从小事做起,带头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生态环境好起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