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6日讯 这周有一大批企业复工,我在朋友圈听到两个故事:
一个是90后,早上7:30搭老公的车一起出门,嫌绕路她会提前下车,迎风走一段路去单位,一进大门,一测体温,28℃。
还有一位是师长辈的老先生,在单位门口被保安测出了40℃。保安朝他笑笑,“你车里大概太热了。”
当然了,这两位后来的真实体温显示都是正常的,只是一时状态失了常。
我想说,这是大家到岗上班的热情啊!
前面近一个月,“在家躺着就把钱赚了”的梦想,意外地实现了。然而,宅家办公了一个月以后,就感觉好像不太对。
这种不对,随着到岗一上班,居然就对了。
一起办公是一种全息交流
我想起2012年的一件事情。
那一年,面临危机的美国雅虎,上马了第六任新CEO玛丽莎·梅耶尔。这位女CEO一到任就宣布,取消公司员工在家工作的安排。
雅虎可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呐。这件事自然引起了员工的强烈反弹,当年这场讨论还辐射到了全美甚至全球范围。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达,加上超级城市的交通等成本,宅家办公被认为应该成为一种趋势。
2013年8月,梅耶尔上任一年后(当然除了要求回办公室上班,她还做了各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数据表明她不仅稳定住了局势,还让雅虎的股价上涨了70%以上,当时超过了她的老东家谷歌。
这一个月来,我们也深度体验了一次宅家办公,关于“为什么人挣脱了规定时空的束缚更‘自由办公’了,却反而更怀念和同事在一起办公的上班辰光”,可能会有一些多元的理解。
我举自己的例子。
有一次我和编辑讨论如何提高一些深度的、需要打磨的稿件的质量,我们发现,这和大家交流程度的充分与随机性,都有很大关系。
网络上的文字往来,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当面的交流,是一种全方位的交流——有各种语言,还有各种表情。借用物理学的概念,这种交流模式,是全息交流。有些看似偶然的沟通,对启发一个文字工作者,是很重要的。
威尔·史密斯在电影《全民情敌》里演一个恋爱顾问,他讲到人类沟通的最大特征,“六成不是靠说话,是身体语言;三成靠你说话的音调。所以你的意思传达中有九成,不是用嘴巴讲的。”
而互联网,虽然也能承载一定感情交流,但它还是会把许多的人在面对面全息交流时产生的“附件”,给过滤掉了。
所以那天,我和编辑得出了最不愿意得出的结论:记者跑新闻要到现场,讨论稿件,也有必要多坐坐班。
几百条信息,一封真诚的邮件,都不如一次当面的交流。
中国文化把这种氛围形容为“风”
现在比较流行叫自己的同事“小伙伴”。“伙”这个汉字,挺有意思的:比如搭伙吃饭,哪怕是分餐制,也是“一伙的”。
还有一个汉字“亲”,繁体字写作“親”,多了个“见”。是啊,有的时候,你看不见了,人跟人之间就真的不亲了。
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各自的管道,但是这种隔离产生的效应,可能是被我们低估了的。
办公室里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产生的不是纯粹的信息层面的交流。同事之间有一种在工作、功利以外的,基于信任、分享、情感的互动交流。这种交流,会带来一种“场”,对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个氛围,这个“场”,中国古人形容叫“风”。
“风”在中国文化里是很重要的概念。
我们有风俗、风气、风情、风范、风化……“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影响你,但是你看不见、摸不着。
《论语》里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风一吹过来,草就倒了,作为个体,一旦在风里头,人的状态可能就完全变了。
办公室里的“风”,是互动中涌现出的一种能量。这种“风”一旦成形,会反过来作用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改变着群体里每个人的行为、语言、情感,个体被风气带着走。集体的行为,也可以叫一种文化——以文化之,“化”就是改变、重塑。
办公室能调动职场敬畏心
办公室场所的风气、氛围的共同指向,就是让人处于一种主“敬”的状态,不苟且,不随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讲过人大脑中存在的两个系统:
“系统一”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的状态;“系统二”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系统二”运行时,人必须集中注意力,否则你的表现就会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自我损耗。
这也是为什么人可以聚精会神地打游戏三天三夜,但连续工作却很难撑过三小时。
人的大脑天生偏爱轻松,认知上的惰性,造成了人通常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琐碎的生活场景里,客观的刺激物,加上我们主观的心理状态,都很容易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和宅家容易出现冗长的懒散、分心状态相比,办公室的气场,能够把人内在的注意力、某种能量、情绪甚至是智力,给调动出来。
《礼记》中,孔子就强调一个地方的风俗,对这个地方的人规定得很清楚,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样房子,怎么说话,什么身份的人该怎么做……看上去是繁文缛节,但这就是团队的向心力。
在一个大家合力的物理空间中,常常有一种听不见的旋律,我们的作为可以理解成是一个舞蹈,按照背后的旋律起舞。人在分散状态下,很难有这种旋律的共鸣。
一个组织的业绩,也不是每一个个体单独业绩的简单叠加,它是放大,是互相激荡所形成共振的效应,这就是祖先反复强调要塑造一种风气的原因。
此刻,我听着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敲键盘声音,最想告诉你:好的氛围,是心里热闹。朱光潜老爷子以前讲的一句话:“有趣的人,默然相对,都心领神会。”
最后,欢迎你回到办公室的怀抱,不过还是再提醒一句:戴好口罩,保持距离,关掉中央空调哦。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