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选人,会放眼于四海,如果只在小圈子里挑挑拣拣,很难选出特别优秀的人来。不过,有些人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之,找对象就在小圈子里选,比如“985相亲局”。“985”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但这种相亲思路很不“985”,这样选下去估计连“211”都够不上。
最近,“985相亲局”频频登上热搜,引发的讨论还在蔓延中。最新的一则报道称:12月12日,北京下了第一场雪,位于北京798艺术园区拐角处“爱的博物馆”餐厅,举办了一场“985相亲局”。这场活动壁垒森严,参与者必须名校毕业,精英圈子。参与活动的200名男女嘉宾中,硕士和博士占九成,嘉宾们无一例外为985高校毕业生,或拥有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校的学历。参与嘉宾近一半在金融行业工作。男嘉宾多来自互联网、咨询行业,也有央企和机关单位,女嘉宾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相亲的“8分钟约会”,一桌6位嘉宾轮流充当应聘者和面试官,被相亲者形容为“像一场面试”。
不难发现,近一年来,“父母代相亲”“名媛群”“985相亲局”等婚恋话题频频破圈,不时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公共话题,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因为它们确实碰触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真实状况。大家无非借用这些话题,来讨论社会现实,比如阶层流动、教育鄙视链、学历歧视等。
所有的高端相亲局都大同小异,是不是“圈内人”被视为首要的相亲准则。在这些相亲局里,一般985高校的不找211的;211高校的不找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或是博士才考入985院校的会被鄙视,只有本科第一学历才是硬通货。这样的相亲局,哪怕发生在美好的初雪之夜,哪怕发生在“爱的博物馆”,无非是一场失败而已。
男女恋爱本是私人之事,个体在择偶时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学历、职业、容貌、性格……婚姻一般是有功利和非功利之分的,不过大多数人的婚姻是介乎功利婚姻和浪漫婚姻之间的。过分强调985身份,不过是将婚姻越来越功利化的表现。
将婚姻赤裸裸地物化、标签化,一方面是在矮化爱情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折射出视野的狭隘。生活中无数实践证明,985高校的学生未必优秀,一个普通本科生也未必不优秀,自学成才的也大有人在。即使同为985高校毕业生,个人品行也千差万别。死死抓着985的标签,并不意味着会带来更好的爱情与婚姻,何况爱情无法格式化,更没有标准答案。
社会不必赋予学历太多的内涵。高学历不等于高情商,更不等于好性格。如果被985的小圈子框住,反而选择面狭窄,未必能找到真爱。只有越过小圈子,视野开阔了,才更容易找到生活中的好伴侣。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