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科技加速融合 "实验田"长出"创新果实"
2021年05月21日 08:27:07 来源:科技日报 陈锡强 叶青 龙跃梅

  “这不仅是几个研究单位的合作,而是多领域的合作,在全省‘一盘棋’的领导下,大家朝着病毒这个共同的敌人一起努力,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取得这个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20日说。

  5月20日,广东省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大会颁发了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将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颁发给了钟南山。

  从疫情防控的“广东方案”,到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落地建设,再到5G、人工智能等技术攻关……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首位,创新的脉搏,在广东随处可触。

  创新平台补基础研究“短板”

  上个月,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将齐鲁一号、佛山一号等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的佛山一号出自季华实验室之手,是全球首颗100公斤0.5米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

  这是季华实验室,也是广东深耕五年的“实验田”长出的“创新果实”。

  2017年起,广东按照“一室一策”“核心+网络”等创新模式,省市协同推进季华实验室等10家省实验室建设,持续提升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30家省重点实验室创新实力,加快构建覆盖粤东西北、系统完备的实验室体系。

  5月的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这台“国之重器”建成后,能够提供国际上最强的低能重离子束流。

  除此之外,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正在广东加速布局,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加快弥补广东基础研究“短板”。

  大湾区科技创新加速融合

  4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双喜临门”。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在东莞,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

  沿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大湾区创新布局加快形成,创新生态链日益完善。而在过去,创新要素却难以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

  为打破科技创新协同的障碍,广东大力推进粤港澳协同创新,实施粤港、粤澳联合资助计划,建设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深化“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等政策创新,实施大湾区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创新要素的自由流转如催化剂般加速了大湾区科技发展。借力位于广州的“天河二号”超算,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及数学系讲座教授甘剑平开发了新的三维、高分辨率中国海多尺度海洋环流模型,取得世界级领先成果的突破,结束了香港没有超算的历史。

  “有了超级计算机,我能做一些本来想做但没法做的事情。国家的大项目、大投入、大平台、让科研更上一层楼。”甘剑平说。

  打造“科技王牌军”

  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光网络即将到来,这里将建成世界上最长、容量最大,陆地长160公里、海里长20公里的“超级高速信息公路”。这是鹏城实验室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6NT)研究内容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表示,6NT集中展示了我国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代表了未来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

  “广东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体系。”广东省副省长王曦说。

  目前,广东已实施两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年,广东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486项,居全国第2,105个学科入选ESI世界排名前1%。

  迈入“十四五”,广东提出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到2025年实现3个“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争取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0%、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比重超过10%。

  “我们的主要思路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完善创新体系,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纲,着力打造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说。

标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创新体系 责任编辑:牟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科技加速融合 "实验田"长出"创新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