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6月21日刊发题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固 中国成全球经贸“稳定器”》的文章。文章称,从1950年的11.3亿美元到2020年的超4.6万亿美元,我国货物进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追溯历史,我国货物贸易从零起步,百年间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竞争力由弱到强的跃升。百尺竿头思更进。当前,我国还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扩大经贸朋友圈,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已然成为全球经贸的“稳定器”。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货物进出口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195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为11.3亿美元,1977年为148亿美元,28年间货物进出口累计1487亿美元,在低基数基础上年均增长不足10%。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突破。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进入新阶段。2004年货物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这一数字翻番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在这一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之后这一地位逐步稳固。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对外贸易朋友圈已包括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也为我国外贸持续稳增长提供了充足底气。即便是在疫情冲击严峻的2020年,我国外贸也交出了靓丽答卷,全年进出口总值超过32万亿元人民币,并创出多个历史新高。根据WTO数据,2020年中国出口增速高于全球7.4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13.1%、14.7%、11.5%,均创历史新高,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得到巩固。
我国外贸发展动能也在进一步增强,新业态蓬勃发展。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市场采购出口增长了25.2%,为外贸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加到105个,区内企业建设1800多个海外仓,成为海外营销重要节点和外贸新型基础设施。
外贸对国民经济贡献也愈加突出。外贸带动就业约1.8亿人,有力保障国际收支平衡,贡献财政收入,“十三五”时期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累计超过8.9万亿元。
外贸进出口还带动了消费和产业升级。如今,进口产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连续保持高速增长。持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部分产品和领域的制造、设计水平已跻身世界一流,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外贸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推动出台了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动出台多轮高含金量的稳外贸政策措施,完善出口退税,加大信保、贸易融资、减税降费、通关便利等支持,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十四五”,我国还在聚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发挥外贸畅通要素流动的载体作用、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畅通双循环的桥梁作用,为世界经贸合作持续注入新的动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