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滑雪运动员,83岁仍未“退役”
2021年11月16日 09:13: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 王昊飞 周万鹏 王帆 许畅

  生于吉林通化的单兆鉴,是新中国第一代滑雪运动员,新中国第一位全国滑雪冠军。今年83岁的他被誉为“中国滑雪之父”,但他更习惯自谦为“不退役的老兵”。

  自16岁加入专业集训队开始,单兆鉴仿佛一部助力中国冰雪事业发展的“永动机”。他的发现,助推崇礼从默默无闻的小城变为滑雪胜地;他的探寻,为人类滑雪起源找到了新的答案。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80天之际,单兆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期待中国冰雪在世界舞台荣耀绽放。

  推广冰雪源自乐享冰雪。通化市地处长白山区,凛冬时节,林海雪原美不胜收。20世纪40年代,单兆鉴便驰骋在这片原生态雪野间。当时,他的装备不是雪板、雪杖,而是破旧的铁质洗脸盆、浇水结冰后的草鞋。“草鞋底磨破了会冻脚,但还是照旧玩。那时对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爱。”他回忆道。

  1954年,为响应当时国家体委在东北三省临山有雪地区要“广泛开展冰雪运动”的号召,通化等地组建滑雪集训队,16岁的单兆鉴成为第一批滑雪运动员。虽然彼时物质匮乏到运动员训练必须自制滑雪木板,晚上睡觉要集体挤在平房大炕,但单兆鉴对此并不抱怨,笃定心志要闯出名堂。

  三年后,单兆鉴穿着一条厚秋裤夺得新中国首个滑雪冠军。1957年2月,第一届全国滑雪运动会在通化举行。当时,每名运动员报项上限为三个。19岁的单兆鉴一举将越野滑雪男子5公里、10公里和团体接力三个项目冠军收入囊中。他说,当时穿厚秋裤主要是为了减轻身体负担,而赢得比赛冠军进一步激励了他开拓冰雪人生的斗志。

  两年后的冬运会上单兆鉴再度斩获越野滑雪项目的两枚金牌,还尝试过跳台滑雪,成为国内北欧两项运动的“探路者”。然而,缺乏专业“滋养”的他很快品尝到透支的苦楚。接连的伤病,让他24岁时被迫告别运动员生涯。

  “我是一个滑雪运动员,吃过苦,断过骨,我都不后悔。”单兆鉴说,告别运动员生涯并不意味着梦想退役。他执起教鞭,带出了一批滑雪健将。之后又相继担任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中国滑雪队领队、亚洲冬季两项滑雪联盟技术部主任等职务,把中国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的火种向更广的领域、更多的人群中传递。

  1995年,57岁的单兆鉴在崇礼的群山峻岭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雪量很大,一次降雪就有20多厘米厚,且山体坡度良好,非常适合开展雪上运动。”他说,滑雪运动需要市场,而崇礼距离北京城区不到300公里。在他的推动下,崇礼首家滑雪场应运而生,这里的大众滑雪市场也在其星火效应下逐步壮大。崇礼向滑雪目的地的转变,成为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有利条件。

  退休后,单兆鉴依然没有选择“退役”,他将绝大部分精力倾注在滑雪历史文化的研究上,他要向世界讲述中国独特的冰雪故事。

  2021年10月25日拍摄的单兆鉴。 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从首都到西北边陲,单兆鉴开启了十余年调研之路,撰写了《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的研究历程纪实》。2015年,挪威、瑞典、芬兰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滑雪历史研究专家共同发表《阿勒泰宣言》,认为阿勒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地域。

  那一年,也是国际奥委会宣布2022年冬奥会落户北京的那一年。从边疆回到首都的单兆鉴,又多了一个不“退役”的理由——继续推广冰雪运动,推广冬奥文化。

  2021年10月25日,吉林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黄金林为中国滑雪届元老单兆鉴(右)颁发吉林体育学院冰雪产业学院名誉院长聘书。 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2018年,单兆鉴被国际滑雪历史协会(ISHA)授予“世界滑雪历史研究终身成就奖”,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开展冰雪知识讲堂、投身校园冰雪公益……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单兆鉴依然活跃在中国冰雪事业一线。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八五计划”,就是在80岁到85岁之间继续为中国滑雪文化传承和发展倾注能量。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不是数学上的绝对值。我们要通过冬奥会的举办,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单兆鉴说,期待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之后,中国的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设备、冰雪产业等各个领域遍地开花,中国冰雪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荣耀绽放。

标签:滑雪;冰雪运动;冬奥会;冰雪产业 责任编辑:吴珂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滑雪运动员,83岁仍未“退役”